调结构

更新时间:2024-08-02 10:19

调结构主要是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时期为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平稳过渡,特提出“保增长、渡难关、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方针。主要是针对我国沿海地区大部分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在人民币没有升值的一段时期,为我国的外汇储备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类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不足,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海外订单,抵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出现大量倒闭现象。为此,国家特针对此现象做出调结构的方针政策。同时,调结构还涉及到对于一些高能耗的企业调整。调结构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工业支柱结构,优化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财政结构。“调结构”意味着市场的重新组织和利润模式的转换。

涵义

“调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涵义:  其一,就整个经济结构来说,应当由过分倚重外需向侧重内需转变。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达到60%以上,其中出口GDP的比重约为40%。这个数据不仅高于美、日等经济大国,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外贸依存度走高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反映,它直接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幷在带动技术进步、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分倚重,也导致我们更多地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安全风险不断积聚。必须意识到,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国内市场的拉动,要由偏重外需转变到内外需兼顾、更重内需的轨道上来。  同时,出口结构本身也需要调整。这种工资成本低、资源消耗高和污染高的出口产品结构,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更加明显地暴露出其脆弱性,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  其二,就内需的结构来说,应当校正投资与消费之间失调的关系。  “重投资,轻消费”是中国需求结构的长期痼疾。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2006年首次降至50%以下。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自2000年以来一直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投资需求是一种中间需求,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进入最终消费就没有意义,只会造成产能过剩。正因为如此,中央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着意突出民生,有六条措施与民生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包括建设安居工程、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它所透露的政策信号是,要把扩大消费放在与扩大投资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想方设法促进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品质的提高。当前最重要的是确保这些措施落到实处,防止那种一提扩大内需,就首先想到大上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化工项目的倾向。  其三,就投资的结构来说,应当杜绝“两高一资”项目抬头,重点培育技术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节能环保的产业。  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的难以为继,本已日渐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这种粗放、低端的产业结构,与前文所说的出口依赖型经济模式相结合,把诸多的环境、社会问题留在了国内,留给了后代,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这些项目具有投资大、见效快、回报高等特点,在本轮“保增长”的过程中假若把握不当,监控不力,很可能成为一些地方热衷的选择。针对于此,中央有关部门已在财税、信贷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多种防范措施。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从外部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生了压力,在此压力下,市场和企业有自主调整的内生动力。政府要做的是顺应这种趋势,引导和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其他介绍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接宏观政策,下连微观主体,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调出速度、调出质量、调出效益,必须坚持用统筹之策研判形势、化解矛盾、协调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既要重经济增长,又要重结构优化

保增长和调结构并非“零和博弈”,二者应是相辅相成。常德仍处于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发展是硬道理,增长是硬任务,对此丝毫不能含糊。但是,调结构同样是当务之急,更要统筹解决好保增长与调结构问题。要通过增量转型积聚增长优势。充分利用低碳商机,以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重点,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污染增量向绿色增量转化,产值增量向效益增量转型。要通过存量转型拓展增长空间。常德市工业经济挑重头的仍是烟草、机电、食品等传统工业,必须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调结构、扩总量的“重头戏”,瞄准产业链高端,引导和支持现有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流程,争创名品名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力。要通过城市转型生发增长拉力。城市化是新时期结构调整的一条主线,要按照“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的新型定位,大跨度拉开城市框架,大力度推进城市扩容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用新型城市化拉动结构大调整、总量大扩张。

既要重局部突破,又要重整体推进

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宏大课题,选择重要部位率先突破是必要的。但是,经济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在经济工作中,不少地方、单位仍不同程度存在片面追求重点突破、忽视整体提高的现象。比如,有的在一、二个支柱产业上单兵突进,而忽视了产业阵营的整体设计、协调发展;有的只注重在见效快的项目上下功夫,不愿在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上花力气;有的过于看重培植典型,而忽视面上推广,等等。其结果,虽有“龙头”,却只是一枝独秀;虽在局部节点上有所突破,却形不成整体优势。在调结构过程中,必须以点“带”面,把重点突破与宏观规划、整体设计、系统优化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经济结构全面转型,而不能以点“代”面,抓重点忘一般。对于牵动结构调整全局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部位、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深层障碍和紧缺资源,要在精力投放、力量安排、资金支持上重点倾斜,用大投入、大改造、大改革促进大突破。与此同时,要做到胸怀全局,着眼带活全盘,促进局部调整与全局调整、重点部位与其他部位、关键环节与相关环节有机衔接、协调共进。

既要重近期利益,又要重长远发展

调结构的内容手段不同,产生的经济效应也就不同。有的见效比较快,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如扩大投资、增加产能等;有的则见效慢一点,或者要经过转化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但对区域经济长远发展有利,如转换机制、研发技术等。调整结构必须坚持“近抓增长”与“远谋转型”相统一,既要重近期利益,又要重长远发展。要在调优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调活资源。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是当前常德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必须抓紧抓好。但深层次看,资源配置问题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如果资源流动不畅,难以配置到高效益的部位和环节中去,经济增长就缺少后劲。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影响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要在扩张产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增强经济长远竞争力的核心支撑,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全面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在抓好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两型”要求。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招商原则,着力引进轻污染、低能耗、高回报的重大项目、补链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这是法治条件下政府和企业必须做的事情。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强化环保意识,不能总在惩罚中清醒,总是被动地应付。

既要重经济效益,又要重民生改善

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终极目标;改善民生不纯粹是个花钱的领域,同时也是促进消费、拉动增长的重要动力。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科学谋划、协调推进。要稳步扩大劳动就业。鼓励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稳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要科学引导消费需求。着眼于形成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坚持短期刺激措施与持久治本措施相结合,在实施好“家电汽摩下乡”、“购房税收补贴”等一些刺激消费的临时性、应急性政策措施的同时,更要顺应中央投资向民生领域倾斜的趋势,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筑牢“社会安全网”,消除群众消费的后顾之忧。

既要重政府引导,又要重市场运作

行政推动是结构调整的一种手段,过去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抓结构调整,行政手段仍然不可或缺。但应当注意的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调结构中,市场是基础,企业是主体,要保证调结构不偏离方向、不脱离正轨、不陷入低效,政府部门应找准角色位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重用发展规划指导结构调整,引导生产要素流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领域,主动退出低效、过剩和不符合“两型”要求的领域。要注重用经济手段引导结构调整,让企业自身在竞争中权衡利益得失、优化资源配置,最终通过市场来淘汰落后企业和过剩产能。要注重用各类平台服务结构调整,为各个行业健康发展提供规范,为各类企业沟通协作牵线搭桥,为各种资源合理配置提供通道,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