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香

更新时间:2024-04-09 23:30

透骨香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属的常绿灌木。树皮灰黑色,具纵纹,带红色或红绿色;单叶互生,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较淡,密被褐色斑点,中脉在背面隆起,表面凹陷;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轴纤细,苞片卵形,被白色缘毛,小苞片着生于花梗上部近尊处,披针状三角形;子房球形被毛,短于花冠,浆果状菊果,淡黄色种子较多且细小。花期5-6月,果期7-11月。透骨香一名最早记载于《贵州民间药草》。

形态特性

透骨香为常绿灌木,高1~3米,稀达5米,树皮灰黑色;枝条细长,左右曲折,具纵纹,无毛。叶卵状长圆形,稀卵形、长卵形,革质,有香味,长7~9(~12)厘米,宽2.5~3.5(~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尖尾长达2厘米,基部钝圆或心形,边缘具锯齿,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色较淡,两面无毛,背面密被褐色斑点,中脉在背面隆起,在表面凹陷,侧脉4~5对,弧形上举,连同网脉在两面明显。

叶柄短,粗壮,长约5毫米,无毛。总状花序腋生,序轴长5~7(~11)厘米,纤细,被柔毛,花10~15朵,疏生,序轴基部为鳞片状苞片所包;花梗长约1厘米,无毛;苞片卵形,长3~4毫米,凸尖,被白色缘毛;小苞片2,对生或近对生,着生于花梗上部近萼处,披针状三角形,长约1.5毫米,微被缘毛;花萼裂片5,卵状三角形,钝头,具缘毛;花冠白绿色,钟形,长约6毫米,口部5裂,裂片长宽各2毫米;雄蕊10,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短而粗,花药2室,每室顶端具2芒;子房球形,被毛,花柱无毛,短于花冠。

浆果状蒴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或达1厘米,黑色,5裂;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透骨香生长于低海拔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草地及丛林。栽培土壤以砂质土壤或黏土壤较好。

分布范围

透骨香分布于中国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繁殖方法

透骨香一般以种子繁殖,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

主要价值

透骨香全株或根均可入药,味辛,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降气平喘的效果;主治眩晕,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闭经,跌扑肿痛,风湿痹证等。据《广西药植名录》记载:“行气,消肿,止咳化痰。治牙痛,劳伤,蛇伤,风湿,痧气,皮肤痛痒。”现代临床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牙痛,湿疹和皮肤痒痛等。

味辛,性温。

入肺、肝、肾经。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咳嗽痰多。

治跌打损伤,白珠树根30g,八棱麻18g。水、酒各半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治风寒感冒,胃寒疼痛,(滇白珠)全株30~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治久病不思饮食,(滇白珠)全株30g,白茅根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g;或浸酒。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浸酒擦;或捣敷。

孕妇禁服;忌酸冷、鱼腥、荞面。

全年均可采,根切片,全株切碎,晒干。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滇南本草》:“子:治痰火筋骨疼痛,泡酒用之良。其根、梗,洗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暖筋透骨,熬水洗之。”

《天宝本草》:“祛风散寒,退热。(治)筋骨疼痛,脚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