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兆恒

更新时间:2023-09-05 14:29

詹兆恒(公元1613年—公元1646年),字月如(《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九为詹兆恒字仲常,号月如),江西永丰(今上饶广丰)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南京御史。南明福王立,擢大理寺丞、少卿。唐王朱聿键立,拜为兵部左侍郎,协助黄道周防守广信。广信府失守,詹兆恒率部据守怀玉山(在今江西玉山县北)抗清,后又出兵进攻衢州的开化县,兵败阵亡。清朝廷有感于他的忠义,特赐谥号“忠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詹兆恒(《明史》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在前面的名字中是“詹兆恒”,而正文却是“詹光恒,字月如”,应是笔误),字月如(《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九为詹兆恒字仲常,号月如),江西永丰(今上饶广丰)人。出身仕宦家庭,父亲詹士龙曾为顺天府尹。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詹兆恒考中辛末科进士。授官福建甄宁(治今福建建瓯县)知县,后升为南京广西道御史。在职期间,勤政为民,曾上疏陈说民间私自盗铸钱币的弊端,崇祯皇帝于是下令有关部门进行核查。

为民请命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夏,詹兆恒又上书崇祯皇帝,奏折中说燕、齐二千里之间,寇盗纵横,以至于商贸往来,百姓出行都被阻断,四方贸易物流资金被阻滞在半路的,竟达到数百万之多,请求朝廷立刻调拨京军前往剿灭。又建言说楚、豫之地尽是横尸白骨,两地已经多年没有收到征粮了,民生凋敝,请求朝廷多方筹措,给予免除租税,借放钱粮。崇祯帝都一并予以采纳。

临危不乱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起义军攻陷含山(今安徽境内),进犯无为(今芜湖市无为县),詹兆恒于是上疏参劾总督高斗光督军不力。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秋,起义军又攻陷庐州(治今合肥市),想要临江渡河,詹兆恒上书献内外合防策。并再次弹劾高斗光,请求以史可法来取代高斗光,高斗光因而收到朝廷的谴责。当时江北的民众为了避乱,都跑到南京去。詹兆恒担心有贼人间谍搀杂进去,处之城外,又严格管理军队,防范意外的变故,.违法作乱之人于是无处藏身。

上疏极谏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被拥立于南京,建立弘光政权。擢詹兆恒为大理寺丞。当时以马士英为首的贵族宦党官僚,争权夺利,排斥异己,马士英竟公然将阮大铖推荐给福王,还诏令冠带进见。詹兆恒愤然上疏极谏:“先皇曾亲手以附逆罪将阮大铖罢官为民,并肃清群凶,那是当时的第一美政啊。现在国家灭亡的大仇未报,陛下您却突然召见阮大铖,还诏令冠带进见,这岂不上伤先皇英灵,下短忠臣义气吗!陛下您试取案卷看看,应该也会后悔左右误国的!”詹兆恒上疏奏毕,弘光帝命取阮大铖附逆一案进览,詹兆恒于是赶忙呈上。而马士英也在同一天向弘光帝朱由崧进献《三朝要典》,就这样阮大铖竟被起用。当年秋,詹兆恒奉命祭告,不久进大理寺少卿。在完成朝廷派给的出使的使命后,詹兆恒就立马请辞还乡了。

兵败阵亡

不久,福王兵败被俘,南京沦陷,唐王朱聿键被拥立于福州,是为隆武帝。詹兆恒于是散尽家财起兵反清,投奔隆武帝,拜为兵部左侍郎,不久进官尚书,协助黄道周防守广信,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黄道周兵败被俘,广信府失守,詹兆恒率部据守怀玉山(在今江西玉山县北)抗清,后又出兵进攻衢州的开化县,明朝叛将李荣迎战,战于马岭,詹兆恒兵败阵亡。后清朝赐谥“忠烈”。

轶事典故

詹兆恒两度出山

清兵人关攻陷北京后,明朝还有江南半壁河山。在南京的福王得知詹兆恒回到家乡,就带领随从赶到广丰卅八都,请詹兆恒出山。

詹兆恒的老母想预卜一下福王的“国运”,在接待之时,先给福王送上一碗圆圆的、白白的蒸鸡蛋,看他怎么吃:要是把整个鸡蛋放进口中是“一统江山”,要是把鸡蛋夹碎就是“山河破碎”。只见福王拿起筷子,把鸡蛋夹成粒粒碎块。詹母见了,摇头叹息,闷闷不乐。老夫人把儿子唤进后堂,悄悄地劝他“不要出山,在家侍奉为娘”。但詹兆恒去意已决,跪下说:“儿子尽忠不能尽孝,请母亲恕罪!”老夫人深知无可挽回,长叹一声,说:“你去吧”。

福王回南京登上皇位,称弘光帝,封詹兆恒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朝中大权掌握在马士英、阮大铖等奸党手中。他们不顾民族危亡,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詹兆恒一到南京,便上疏建议革新政治,起兵抗清。昏庸的福王,贪图享乐,对詹兆恒的建议毫不采纳,詹兆恒深感忧虑。正在此时,得知老母亡故,便请辞还乡奔丧。不久,清帅多铎率兵10万,破扬州,渡长江,取南京,福王败俘被杀。消息传到卅八都,詹兆恒悲愤填膺,痛念壮志未酬身先还,未与福王共存亡,一直耿耿于怀。

就在这一年的闰六月,明朝的唐王在福州即位,称隆武帝。他得知詹兆恒赋闲乡里,便派一位王妃为特使,到卅八都请詹兆恒出山。王妃见了詹兆恒,传达了圣旨:封詹兆恒为兵部左侍郎,协助黄道周守广信府(今上饶)。卅八都有一条山坡小路叫“娘娘岭”,就是当年这位王妃曾经走过的道路。

詹兆恒受命以后,倾尽家财,招募乡里子弟三千人,操练成军,准备开赴广信。临行时,留下头发及衣冠,以表誓为抗清捐躯的决心。

詹兆恒二度出山,来到广信与黄道周会合后,两人彻夜研究部署,收编各州府县地方武装,招募民壮,训练成一支抗清劲旅,然后兵分三路:一路出抚州、一路出婺源、一路出休宁,抗击清军。但因清军兵精马强,明军多被分割瓦解,婺源、抚州相继败退,广信失守。詹兆恒采取避实击虚战法,率军退守怀玉山。休整了几天,即进攻浙江常山、开化县,抄袭清军后方。在开化灵头山,不料清军后续部队赶到,詹兆恒陷入重围。清军派员劝他投诚,许封官爵。詹兆恒正气凛然说“誓死不做番官”。双方鏖战,尸横遍野,终因寡不敌众,全军惨败,詹兆恒阵亡,首级被清军割去示众。他所率领的乡里子弟兵3000人,只剩下18人生还。开化人民钦佩詹兆恒的忠勇,将他尸体人殓运送到卅八都。

历史评价

(清)张廷玉明史》:自南都失守,列郡风靡。而赣以弹丸,独凭孤城,誓死拒命。岂其兵力果足恃哉,激于义而众心固也。

(清)温睿临、李瑶撰《南疆绎史》:为县令,有能名。

詹兆恒死后,清朝廷有感于他的忠义,特赐谥号“忠烈”。这两个字足以总结他忠于明朝的一生。

后世纪念

家乡的乡亲们对詹兆恒及三千抗清英烈的殉难深表哀痛,在卅八都垒起三座大坟,葬以头发衣冠,号“千人坟”,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与怀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