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

更新时间:2024-07-21 10:24

荆门市,为湖北省地级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荆门市辖2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2023年末,荆门市常住人口为255.00万人,户籍人口282.71万人。

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天下分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

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

西周时期,荆门地域分属权国、鄀国。

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势力渐大,楚人南移,约楚熊鄂若敖时期,灭冉阝楚武王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时期,定都(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钟祥郊郢,为楚国陪都

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

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后元年间,在今荆门城区南郊置当阳县,仍属南郡。

新朝,升编县为南顺郡

东汉初年,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

三国时期,属吴。

西晋时期,沿吴旧制。

东晋时期,于编县置武宁郡,后又于编县故城置长宁县,属武宁郡,于长宁县置长宁郡,治长宁县,不久又徙武宁郡至乐乡县,领长宁、乐乡二县;徙当阳县址于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南朝宋泰始初年,改长宁郡为永宁郡;后梁年间,废编县,并入长宁县,于内方山(今沙洋县境内)置基州,辖章山、上黄郡,分长林县置丰乡、绿麻二县,分属章山、上黄郡;北周年间,废当阳县置平州。

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灭后梁,平州改玉州;开皇九年(589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废永宁、武宁、章山、上黄四郡;开皇十一年(591年)废长林,并入长宁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长宁为长林县,属南郡。

唐代初年,长林县属荆州,改当阳县为基州,复置章山县为属县。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荆门县为长林县。

五代时期,荆门为荆南国所据。后晋天福五年(940年),设荆门军,领长林县,不久军废。后周废乐乡县,南境入长林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复置当阳县,复置荆门军,领当阳、长林二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1073年),废军,划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元佑三年(1088年),复荆门军,仍领县长林、当阳。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洪武九年(1376年),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洪武十年(1377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明嘉靖十年(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钟祥县),领当阳县。

清代顺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今钟祥县),荆门州仍领当阳县,属安陆府。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领当阳、远安二县。

民国元年(1912年),降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荆门县属湖北省。

1949年2月4日,江汉军区部队解放荆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与荆门县同属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

1961年,撤沙洋市,仍属荆门县。

1979年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5年,设立荆门市东宝区、沙洋区。

1992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

1996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1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荆门市沙洋区,设立沙洋县

2001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荆门市掇刀区,将荆门市东宝区的何场乡、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石街道和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管辖。经湖北省民政厅批准:京山县撤销杨锋镇划归永隆镇管辖,撤销马店镇划归罗店镇管辖。沙洋县撤销草场乡划归五里镇管辖,撤销蛟尾镇划归后港镇管辖,撤销蔡庙乡划归曾集镇管辖,烟垢镇改名为高阳镇。钟祥市撤销中山镇划归洋梓镇管辖,撤销潞市镇划归丰乐镇管辖,撤销贺集乡划归石牌镇管辖,撤销罗集镇划归旧口镇管辖,撤销磷矿街办设立磷矿镇,撤销转斗镇和胡集街办设立胡集镇。东宝区撤销安团乡,划归漳河镇管辖,撤销姚河乡划归栗溪镇管辖,撤销何场乡,将原从烟墩镇划入的9个村划归漳河镇管辖,原从团林铺镇划入的15个村划归团林铺镇管辖。

2001年11月,屈家岭管理区成立。

2011年9月,漳河新区成立,托管原东宝区漳河镇、原掇刀区双喜街道办事处。

201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京山县,设立县级京山市。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荆门市共辖2个区、1个县、1个管理区,代管2个县级市:东宝区、掇刀区、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钟祥市、京山市;市人民政府驻东宝区象山大道5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1千米,总面积12339.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荆门市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兼有低山坳谷区、丘岗冲沟区和平原湖区。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分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主要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点为钟祥市客店镇的斋公岩,海拔1050米;西北部的东宝区地域是由大巴山东延至保康南漳荆山,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山文线由东西转为北西至东南,蜿延形成荆山余脉。主要由二叠三叠纪石灰岩组成,形成坳谷、冲沟分割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或岗地。中、南部汉江两岸的钟祥市、京山市部分和沙洋县大部分地域,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冲积和湖泊淤积,形成平原湖区。最低点为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市永隆镇潘家湾河床,海拔27米。

气候

荆门市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区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凉、冬季寒冷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6~16.3℃,日照年均2000小时,湿度74%;年均降雨1000毫米左右,年均降水100~126天,年际变差3.05倍,年蒸发量800~1200毫米。

水文

荆门市地处汉江中下游,境内有汉江、漳河、长湖、府环河四大水系;境内最大河流汉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境内河道曲长154千米,流域面积9362平方千米,占荆门市总面积的76%,两岸堤防总长361.3千米,其中遥堤39.5千米,干堤14.9千米,支堤13条261.4千米,围堤45.5千米。西为漳河水系,在荆门境内干流全长11.56千米,流域面积671.8平方千米,占荆门市总面积的5%。南为长湖水系,流域面积1998平方千米,占荆门市总面积的16%。东为府环河水系,流域面积372.2平方千米,占荆门市总面积的3%。

荆门市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共93条,湖泊46个。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20年,荆门市共有水库744座,其中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713座,水闸797座,泵站741座,塘堰12.6万处,万亩以上灌区61个,其中大型灌区4个,重点中型灌区7个,一般中型灌区50个;境内有分蓄洪区16个。总蓄引提水能力5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0.75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6.35万公顷。

荆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1.8230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0.75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4.898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不重复计算量为1.0709亿立方米,荆门市自产水量较少,但客水较为丰富,汉江中游控制站钟祥皇庄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81亿立方米;荆门市平均产水系数为0.189,产水模数荆门市平均为13.58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8年,荆门市共有耕地501773.13公顷,占总面积比例40.66%;园地19091.31公顷,占比1.55%;林地377251.57公顷,占比30.57%;草地25509.82公顷,占比2.0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1633.20公顷,占比8.24%;交通运输用地22654.81公顷,占比1.8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3044.48公顷,占比13.21%公顷;其他土地22984.68公顷,占比1.86%。

生物资源

截至2021年,荆门市维管植物(含引进品种)有186科927属2323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45属84种,裸子植物9科25属72种;被子植物149科857属2167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25科669属1806种,单子叶植物24科188属361种。在维管束植物总类中,乔木类植物有54科142属453种,分别占总类的29%、15.3%、19.5%;灌木类植物有65科184属477种,分别占总类的34.9%、19.8%、20.5%;藤本类植物有23科63属147种,分别占总类的12.4%、6.8%、6.3%;草本类植物有122科606属1246种,分别占总类的65.6%、65.4%、53.6%。

截至2021年,荆门市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9科53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种,裸子植物4科5种,被子植物24科47种(双子叶植物22科30种,单子叶植物2科17种)。在珍稀濒危的53种植物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一级的2种,国家重点保护二级的40种,国家级拟公布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1种。

截至2021年,荆门市有陆生野生动物300余种,按动物类别分常见的动物有兽类20余种,爬行类20余种,两栖类20余种,鸟类150余种;按国家保护级别分常见的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和中华秋沙鸭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红腹锦鸡和鸳鸯等20余种,主要分布在全市低山丘陵和湿地区域;省级重点保护和国家“三有”陆生野生动物200余种,主要有果子狸、豪猪、绿头鸭、环颈雉、乌梢蛇、黑斑蛙等;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9种,其中国家级3种,省级6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荆门市主要矿种保有资源量为煤炭5887万吨、磷矿30200万吨、石膏121400万吨、水泥用灰岩99300万吨、累托石721.8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5.36亿吨;主要矿种消耗资源量为煤炭26.88万吨、磷矿327.4万吨、水泥用灰岩1249.2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3364.5万吨。

截至2020年,荆门市共有采矿权85个,其中按发证权限统计为省发证10个,市发证25个,县发50个;按行政区域统计为东宝区17个,漳河新区1个,钟祥市38个,京山市27个,沙洋县2个;按矿种统计为磷矿9个,石膏矿1个,水泥用灰岩5个,制灰用灰岩6个,建筑石料用27个,其它矿山37个;开发利用的矿种共有16种,矿山从业人员4555人。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荆门市常住人口为2596927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73687人相比,减少276760人,下降9.63%,年平均减少率为1.01%;全市共有家庭户925728户,集体户39843户,家庭户人口为2423384人,集体户人口为17354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62人。

2023年末,荆门市常住人口为255.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20%,比上年末提高0.8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282.7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46%。人口出生率4.29‰,人口死亡率8.02‰,人口自然增长率-3.73‰。

截至2021年,荆门市有少数民族37个、人数1.63万人,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辖民族乡、村各1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常年维持在600人左右,主要是新疆、甘肃、青海等地来荆的回族、维吾尔族人员,分布于市、县两级中心城区。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荆门市地区生产总值2272.30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8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876.52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94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7:39.3:47.0调整为13.4:38.6:48.0,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150元,比上年增长6.6%。

2023年,荆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543元,比上年增加2270元,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772元,比上年增加1820元,增长7.6%。

2023年,荆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76908户,比上年下降1.8%。其中,新登记企业类24476户,增长43.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93172户,增长12.7%。其中,企业类85847户,增长24.4%。

2023年,荆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2%,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8%。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3年,荆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9.7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03.82万亩,比上年增加2.5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4.59万亩,减少0.1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56.33万亩,增加20.5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5.25万亩,增加2.40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93.49万吨,比上年增产1.4%;棉花产量0.32万吨,增产4.9%;油料产量44.51万吨,增产8.1%;蔬菜产量203.44万吨,增产3.9%;园林水果和果用瓜产量67.69万吨,增产3.0%。

2023年,荆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38.42万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猪肉产量30.63万吨,增长5.5%;牛肉产量1.23万吨,增长5.5%;羊肉产量0.66万吨,增长0.5%;禽肉产量5.90万吨,增长0.2%。禽蛋产量14.43万吨,增长4.7%。年末生猪存栏224.18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9%;全年生猪出栏390.45万头,比上年增长4.1%。

2023年,荆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26.6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机耕面积913.217万亩,机播面积656.31万亩,机收面积790.71万亩。全年水利建设土石方1052.46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3千公顷。全年兴建安全饮水工程34处,年内改善供水人口42.60万人。

第二产业

2023年末,荆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79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分经济类型看,轻工业下降0.5%,重工业增长14.1%;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5%,股份制企业增长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95.3%。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9.2%,制造业增长1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1.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30.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6.7%,医药制造业增长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75.7%,汽车制造业增长99.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4.6%。

2023年末,荆门市高新技术企业6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88家。全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2023年,荆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933.53亿元,比上年增长7.9%;利润总额160.06亿元,增长3.5%;应交增值税53.87亿元,增长88.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7%。

2023年,荆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8.12亿元,比上年增长5.9%。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3.61万平方米,增长0.5%。

第三产业

2023年,荆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税收收入84.07亿元,增长17.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04亿元,增长9.1%。

2023年,荆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34.74亿元,比上年下降12.6%,其中住宅投资111.74亿元,下降14.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13.32万平方米,下降5.1%,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125.79万平方米,增长6.5%。

2023年,荆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1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46.11亿元,增长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6.02亿元,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59.58亿元,增长0.1%。

2023年,荆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63.3亿元,比上年下降13.5%。其中,进口46.4亿元,下降18.6%;出口116.9亿元,下降11.3%。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21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5.9%。

2023年,荆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年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1403484万吨公里,增长19.6%;旅客周转量53862万人公里,增长25.9%。年末公路里程16992公里,增长2.2%,其中,等级公路里程(包括一、二、三、四等)16334公里,增长2.4%;农村公路14932公里,增长2.6%。中心城区出租车800辆。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503720辆,增长4.9%。

2023年,荆门市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1.52万件,包裹业务2.74万件,快递业务总量22869.76万件,其中出口业务8191.53万件。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0.05亿元,增长2.2%。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8.92万户,其中,城市用户12.16万户,农村用户6.7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65.7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6.87万户,增长15.9%。

2023年,荆门市保险业原保费收入8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24.90亿元,增长10.0%;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56.88亿元,增长10.0%。保险赔款及给付28.31亿元,增长21.2%,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16.28亿元,增长23.2%;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12.02亿元,增长18.7%。

2023年末,荆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18.76亿元,比年初增加327.7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573.35亿元,比年初增加322.2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417.52亿元,比年初增加12.67亿元;机关团体存款295.50亿元,比年初减少7.5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221.9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512.53亿元,比年初增加86.25亿元;中长期贷款1334.05亿元,比年初增加157.62亿元。

交通运输

铁路

截至2020年,荆门市主要有浩吉铁路焦柳铁路长荆铁路荆沙铁路过境,主要火车站有荆门站钟祥站京山站,在建沪渝蓉沿江高铁武宜段设荆门西站钟祥南站京山南站。在建荆荆高铁荆门西站沙洋西站。在建呼南高铁襄荆段。荆门西站为沪渝蓉高铁、荆荆高铁、襄荆高铁3条高铁交汇的大型高铁枢纽站。

公路

截至2021年末,荆门市公路里程达15899公里,增长15.9%,其中,等级公路里程(包括一、二、三、四等)15635公里,增长15.6%;农村公路14287公里,增长14.3%。

水路

荆门市临长江、踞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的江汉运河贯穿境内。

航空

截至2022年,荆门市境内有通用机场荆门漳河机场一座。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末,荆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74所,其中大学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所、普通中学132所、小学186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幼儿园338所。年末在校学生数352989人,年内毕业生数97230人。全市专任教师数24325人。

科学技术

2023年,荆门市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12项,其中省级41项、市级71项。专利授权量4868项,其中发明专利439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89.2%。全年科技成果转化214项。

2023年末,荆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测机构88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0349台(件),企业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255张。全市共有地理标志产品3个。

2023年,荆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4个,国家级气象站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26个。地震台站2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

文化事业

2023年末,荆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86万册,博物馆6个。年末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

体育事业

2021年,荆门市举办大型体育活动16次,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174枚,其中金牌55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76次,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94条。

医疗卫生

2023年末,荆门市共有卫生机构196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机构人员数248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484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7872人,注册护师、护士9812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2031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8410张。

社会保障

2023年末,荆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6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3.1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6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8.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11万人,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33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98万人。2023年末,荆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725人,农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34799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12户,补贴金额99.99万元。分配入住公租房1078套。2023年末,荆门市养老机构91家,养老机构床位数13695张。社区服务中心63个,社区服务站308个。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荆山余脉南段有山“峰峦对峙,上开下合,厥状如门”,仿佛是荆山之门,被称为荆门山,荆门地名因荆门山而得名。

城市文化

紫薇花

紫薇花花色艳丽,花期长,由6月可开至9月,有“百日红”之称,紫薇花在中国称为吉祥幸福之花。在荆门市城乡山地均有种植,山间仍有野生紫薇分布,适应性强,易于繁殖培育,城镇绿化运用较广泛。

菊花

菊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与梅、兰、竹一道,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之一,不仅是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还是吉祥、健康和长寿的象征。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优美,观赏价值高,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等,在荆门市城乡广泛种植,乡间有野生菊花分布。每年一届的菊花展已成为荆门市固定节日,深受市民喜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菊花文化”。

栾树

栾树为无患子科、栾树属,别名灯笼树、摇钱树、金雨树、国庆花等;是荆门市重要的乡土园林观赏和行道树,在荆门市城乡山地均有分布,易于繁殖培育,城镇绿化运用较广泛,群众认知度较高。栾树为落叶乔木,树形端正,冠多伞形。枝叶繁茂秀丽,春季嫩叶红色,夏花满树金黄色,入秋果实似盏盏灯笼,果皮红色。

对节白蜡

对节白蜡为荆门市独有的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世界仅存的木犀白蜡,国家二类保护树种,有“楚天第一节”、“植物活化石”之称。野生对节白蜡仅分布在大洪山南麓(京山西北和钟祥东南)的植物极小种群。

文物古迹

屈家岭遗址

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为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其年代距今约5300-4600年,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屈家岭遗址遗存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为中国原始文化中所仅有,罕见于其他原始文化,农耕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对于研究中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88年,屈家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艺术

1.山歌

山歌流行于荆门市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农民上山砍柴或牧童放牛时遥相对歌,一唱一和,平腔为主,高腔次之,歌词内容与形式不拘。成年人一般唱情歌,如《我爱姐姐的好劳动》、《太阳一出往上升》等,牧童赛歌方式为一群对一群,一山对一山,歌多占上风,歌少拜下风。

2.田歌

田歌盛行于荆门市平原与丘陵地区,主要有栽秧歌、栽秧锣鼓、扯草歌、扯草锣鼓、薅草锣鼓五种形式。农历四月间的栽秧时节唱栽秧歌,荆门城南郊的“花闹叶”是栽秧歌中的主要唱腔之一。栽秧锣鼓由一对歌师组成,一人敲锣,一人击鼓,唱腔停歇时,用锣鼓点填过门,歌师先在田埂上打唱,等栽秧人到田中间后,便下田面对栽秧人打唱。农历五、六月扯草时节唱扯草歌,团林、五里镇一带的扯草歌很有代表性。扯草锣鼓一般是三人(一锣两鼓)一组,常见的锣鼓点有“起鼓”“双龙抢鞋”“将军打猎”“观音坐莲”等等,上午大多唱长篇历史故事,称为正本,下午多唱“花号子”、“嗬悠悠”等风趣的小段子。薅草锣鼓是指薅早草的锣鼓,由一对歌师分持锣、鼓演唱,每段唱词四句,每句结束时以锣鼓点填过门。

3.灯歌

灯歌属民间小调类,常在春节期间踩高跷打莲湘、划采莲船时演唱,一领众和,锣鼓伴奏。唱词有上下句式、四句式和多句式,曲调欢快热烈,节日气氛较浓,如盐池镇的《闹元宵》《四季忙》《十绣腰带》等等。

1.推故事

推故事一般以一女子坐车上,老汉在后推车为表演形式,一般以两部车为一组,表演时队形不断变换,形式活泼;舞蹈兴起时,仅为表示对神灵的祈求,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后演变为欢庆春节的一种娱乐活动。

2.踩茶

踩茶流行于荆门市沙洋县马良镇

1.梁山剧

梁山剧又名梁山调,俗称“花鼓子”,为荆门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省梁山(今梁平县),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后,由荆门直隶州周家咀(今属钟祥县双河镇)名师王大化率其“二绷子剧团”,传入荆门。梁山剧表演分生、旦、丑三行;服装、化妆与京、汉、楚剧基本相同;伴奏用四胡和二胡,打击乐器是苏锣和大钱,唱腔约60多种。

2.花鼓戏

花鼓戏即荆州花鼓戏,历史悠久,荆门属旱期流行区域之一。城东南流传广泛,乡班甚多。传统剧目多为“对子戏”(一生一旦),后来向姊妹剧种学习,增加了折子戏和大本戏,道白融汇地方口音,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具有乡土特色和民间生活气息。唱腔60多种,以高腔、打锣、圻水、四平四大唱腔为主,辅以民歌小调40余种。

3.汉剧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荆门兴起围鼓堂班,有手抄剧本和自备戏箱。平时清唱,逢年过节或迎神赛会即挂衣(化装)演出,以唱大戏(汉调)闻名。其剧目源于清戏脚本,表演历代演义及民间传说故事。唱腔以高腔为主(传说出自古时翰林文人的吟诵调),讲究起、承、转、合的句式结构和平仄音韵。

非遗项目

截至2015年6月,荆门市共有1项国家级“非遗”,14项省级非遗,44项市级非遗,1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名市级传承人。

方言文化

荆门方言属西南官话,北经襄沙古道直达南阳,北方官话对荆门话有着深远的影响,南下沙市经水路到湖南又与湘方言有一定的联系,荆门话实际上是北方官话、西南官话、湘方言三大方言区过渡带上的次方言。

地方特产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1年,荆门市拥有5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

主要景点

著名人物

朱厚熜,今钟祥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后世称嘉靖帝。

老莱子,春秋时代楚国著名道学家,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文学家,今钟祥胡集人。

莫愁女,姓卢,名莫愁,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民间歌舞艺术家,今钟祥人。

聂绀弩,京山县城关人,中国现代老一辈多才作家,新闻工作者,杂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学者,诗人。

(仅列部分,参考来源:)

友好城市

1981年,荆门市被列为对外开放城市,自此荆门市广泛开展了与国外城市的友好交往活动。相继与澳大利亚图文巴市、日本大分县日田市、新西兰陶泊市、立陶宛克莱佩达市、吉尔吉斯斯坦卡拉巴特市、美国新墨西哥州里奥兰曹市、美国俄亥俄州兰卡斯特市进行了友好交往,并于1997年10月与美国里奥兰曹市签订了友好城市协议书。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国外开展友好城市交往工作,先后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纳帕市、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卡塞塔市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北格兰盖瑞市签订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备忘录,并以此为平台,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与国外开展实质性交往。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