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藤壶

更新时间:2024-08-22 09:04

纹藤壶是生活在潮间带及潮下带。常成群附着于岩石和水下建筑物上。繁殖期长,为半年(5~10月)。附着后的藤壶在2~3个月可长成最大体积。潮间带种生活力很强,能耐受长期周期性干燥。纹藤壶壳表有彩色条纹,楯板无凹穴。幅部较宽, 顶缘平行于基底。纹藤壶壳表有彩色条纹,楯板无凹穴。幅部较宽, 顶缘平行于基底。中国北方常见种。

特征

中国北方常见种。无柄蔓足类,壳两侧对称,体形为1个平截的圆锥体,外壁由一定数目(通常为6个)的钙质板,包括峰板、吻板和1~3对侧板,不同程度或整个愈合覆盖结合而成。壳板的中间部分较厚,两侧延伸部分较薄,覆盖邻板的延伸部分称为辐部,被邻板覆盖的延伸部分为翼部。圆形壳口有2对盖板,可以开闭壁板4、6片,或壳板完全融合,吻板有幅部。壁板内面与其幅部常具纵管。基底通常钙化

软体部分包被于壳内,蔓足可从盖板开口伸出,捕食浮游生物。藤壶的基底通常宽阔,固着或一部分固着在适当的物体上,为钙质或膜质。软体部分,由头部皮肤在钙质板内扩展成外套膜包被体躯。胸部有6对双枝型蔓足,腹部退化,偶有尾附肢。第3蔓足近似第2蔓足。口器包括上唇,成对的触须、大颚、小颚和第2小颚。上唇不膨鼓,有中央缺刻。大颚4或5齿,下角磨碎型。雌雄同体,其雄性交接器发达。交接器具背突。纹藤壶壳表有彩色条纹,楯板无凹穴。幅部较宽,顶缘平行于基底。

纹藤壶壳表有彩色条纹,楯板无凹穴。幅部较宽, 顶缘平行于基底。

习性

本种附着于船底、浮标、码头、木桩、定置网架、岩石及贝壳上,沿海港湾潮间带和潮下带常密集成群。南海的标本多见栖居于潮间带,在红树叶、茎上常群集附着,其附着在红树茎上的,体型伸长,附于红树叶上的,体扩大特扁平而宽。嵊山试板上出现的频率为0.83%,船只等上附着的频率为8.7%。

分布

分布:河北、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日本、马来群岛等地。本种在我国渤海到西沙群岛都有分布,垂直分布范围从中潮区至浅海,在河口低盐水很少。网箱、潮间区的码头桩以及船底常可发现极大量附着。在北方的附着季节是夏季,南方几乎全年都有附着。

生态影响

藤壶附着船底,能使航速减低;附着在浮标上,能降低浮力;附着于管道内,可缩小管道通路;在海产养殖业中,能占据某些水产养殖对象的有效附着面,污损养殖架伐和蝇索,加快水下金属的腐蚀等。因此需防污漆防除。因此,有效地控制藤壶及其幼体在红树茎干上的附着是防治其危害的主要工作。

毒杀红树上附着藤壶的主要方法是将加有农药的油漆涂抹在红树植株茎干上,是将既具有毒杀效果又对环境无污染的植物提取物作为农药替代物添加到油漆中,用来杀灭或驱避藤壶幼体,从而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前提下,减轻污损生物对红树林的影响。由于红树林生长在潮间带,有一定的水淹和干露时间,因此只能在退潮时将毒杀物涂抹在藤壶表面加以杀除。如果所用的植物提取物不能在短时间内杀灭藤壶,则该植物提取物的毒杀效果就会在潮水浸淹后大为减弱,甚至完全无效。

对于人工红树林来说,人们可以选择一些不适合藤壶固着的红树种类,如秋茄等,以及选择高程较高的滩涂或者人工垫高滩涂的高程等方法,即可有效地减轻纹藤壶的危害。因为藤壶在不同的红树植物植株上的分布具有定规律性,对于秋茄来说,纹藤壶等大型藤壶位于较低位置,而且纹藤壶的数量随植株所处滩涂高程和树层的增高而锐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