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更新时间:2022-05-06 11:40

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于2010年5月2日至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论坛主题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分议题为:——大学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高水平大学的教学模式创新——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及评价——加强大学与企业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可持续大学校园建设(绿色大学建设)参加本届论坛的人员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120多位大学校长或校务委员会主任,以及30多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世界知名大学校长;部分国际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驻华使领馆代表。江苏省省属重点高校及高职院校领导约90人列席论坛。

会议开幕

2010年5月,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南京举办。

论坛主题:“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2010年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指出,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繁荣与文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应对挑战,需要新视野、新智慧、新方法和新科技,更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是大学精神和创新思想的高层对话,是分享智慧、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

通过相互启迪,凝聚共识,激发创造,对于大学和企业应对共同挑战,肩负起促进人类进步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刘延东强调,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振兴发展的根本事业。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大学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高地,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科技诞生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家园。中国政府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将进一步彰显大学人才培养功能,改革传统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大学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中外大学合作等新模式,以开放合作集聚人才培养的新优势;进一步强化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培育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团队,支持建设联合创新平台,以资源共享开辟科学进步新领域;进一步拓展大学社会服务功能,鼓励大学主动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人文交流,以开拓引领创造文明进步的新空间。

本届论坛以“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质量保障与评价、绿色大学建设、大学与企业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来自9个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150余所知名大学校长出席论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开幕式。

会议闭幕

2010年5月4日,在南京闭幕,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出席闭幕式并作大会总结讲话。

郝平指出,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已经成为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品牌项目,产生了独特的辐射效应。从2002年举办第一届中外校长论坛到现在,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次论坛中外大学校长们站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既从宏观上关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从国家、地区、大学本身层面上深入探讨交流大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重要话题,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达成共识

一是大学要为人才质量提高创设高效的成长机制和平台。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大学发展的关键。不管是中国大学校长,还是国外大学校长,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责。虽然各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做法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

二是大学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以积极的合作和服务姿态,密切与企业界的合作,提高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寻求一种内外环境有机结合的链条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要大力倡导绿色大学建设,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强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把这种理念融入各个教学和科研环节,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课程体系,以探求精神、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管理意识、全球意识,以及对人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为教育目标,大力培养环保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新一代世界公民。

四是不管是创新还是借鉴世界知名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制度和做法,都必须密切结合本国的历史、文化、制度和教育的实际。在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

五是大学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