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更新时间:2023-06-09 14:5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的苏联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对苏联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艺术活动产生过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明显的政治功能,与苏联社会历史的变迁、意识形态的嬗变、文化体制的转型、时代话语的更迭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它力求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思想,在概括客观现实时按照党性、人民性的原则,强调无产阶级立场,在作品中再现革命的进程,肯定社会主义现实,塑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时代英雄人物形象。它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创作,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艺术风格。在造型艺术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吸收了学院历史画在美化自然、激情表现、历史虚构、理性组织叙事、宏大效果等方面的优势。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形成对立之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制度道路选择在艺术中的表现,流行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并与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形式主义”产生了尖锐的对立。同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官方艺术流派和风格。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随之逐渐衰落。

概念简介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的苏联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对苏联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艺术活动产生过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明显的政治功能,与苏联社会历史的变迁、意识形态的嬗变、文化体制的转型、时代话语的更迭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它力求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思想,在概括客观现实时按照党性、人民性的原则,强调无产阶级立场,在作品中再现革命的进程,肯定社会主义现实,塑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时代英雄人物形象。它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创作,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艺术风格。

历史溯源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理论探讨可以向前追溯到卢那察尔斯基(Анатолий Луначарский)、列宁(Владимир Ленин)以及苏俄早期诸多文学团体根据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对创作方法的探讨。在此之前曾经出现过“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等提法。在公开出版物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词最早是由格隆斯基(Иван Гронский)在1932年5月的《文学报》上作为一种现代文学创作方法提出的。根据1934年9月1日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1935年11月17日苏联人民委员会批准的章程,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立过程中,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起了重要作用。他倡导把现实主义科学主义思想融合在一起,创立一种新的创作方法。整体说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征大致有三:其一是从作为艺术方法的现实主义派生而来的艺术性或美学特性,诸如真实性、主客观性、典型性等;其二是从作为艺术方法的浪漫主义派生而来的艺术性特征,诸如浪漫性、主观性、远景性等;其三是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要求引申而来的政治性特征,诸如倾向性、人民性、党性、历史性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特征主要有四点,即真实性、典型性、浪漫主义色彩以及人民性。

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在造型艺术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吸收了学院历史画在美化、激情表现、历史虚构、理性组织叙事、宏大效果等方面的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形成对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制度道路选择在艺术中的表现,流行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并与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形式主义”产生了尖锐的对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官方艺术流派和风格,而与之不同的各种前卫艺术形式都被视为“非官方的”而遭受压制。在建筑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尤其指斯大林时期流行于苏联和东欧的“新古典”风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