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生态系统

更新时间:2023-07-09 18:42

地球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定义

沼泽是介於陆域和水域间的过渡地带,是一块经常被水淹没的低洼陆地,形成的原因有许多,水域可能为淡水或咸水,陆域的部分通常是地势低而平坦的区域,土壤中富含水分,有时是因为底部土壤层透水性差使得水分积存。

海滨地区介於潮涨与潮退间的陆地由於潮汐的缘故,让被河川从上游带下来的泥沙和有机物就沉积下来形成河口沼泽区,这些河口沼泽的水域可能因为潮汐作用而有淡咸水交替的现象。至於内陆的沼泽有些出现在泛滥平原的河道两旁,有些沼泽则是因为湖泊淤积,湖底的平地便形成沼泽,一般来说,内陆的沼泽水位不会定期升降。

系统特点

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系统的生态脆弱性

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g/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效益的综合性

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社会效益

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易变性是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潜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组成元素

非生物组成因子

水与土壤是形成沼泽生态系的必要组成因子,其中水的含盐量由於沼泽水源的不同会因地而异。沼泽的土壤性质与其他陆域土壤截然不同,质地通常较为细致,保水力强,使得其中的空气无法交换,加上高密度的细菌会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在数公分以下就会形成缺氧状态。其他如提供能量来源的阳光,提供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二氧化碳的空气也是重要组成因子。

生物组成因子

生产者:主要为能适应因为经常遭水淹没而过份湿润且缺氧土壤的植物。浮游植物和光合作用细菌也可提供部分动物食物来源。

消费者:最主要的消费者为各种底栖动物与各种虾蟹鱼贝,较高级的消费者有两生类、水鸟、哺乳类等。

清除者:虾蟹等节肢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价值

沼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蕴藏的较大生物生产力,对研究沼泽的生态平衡和科学地利用沼泽,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生产意义。沼泽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沼泽地草本植物生长茂密,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干后可开垦为耕地。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等,都是从沼泽上开发出来的。沼泽蕴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适当利用时,可垦为农田,改沼育林或辟为牧场。沼泽上的纤维植物和泥炭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纤维植物(小叶章、大叶章、芦苇、毛果苔草等)是很好的造纸和人造纤维的原料。泥炭有机质含量丰富,一般为50%一70%,氮、磷、钾等的含量也较高,是良好的肥料,并可用泥炭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此外,泥炭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方面有广泛舶用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