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云升

更新时间:2023-02-08 14:08

柴云升(1882—1936),字春霆,乳名书经。因在杨山与王天纵、关金钟、憨玉琨张治公等10人结拜为兄弟,排到第八,故称“柴老八”。家居嵩县潭头镇石门村南坡(现在属栾川县)。后,迁往党村。

人物生平

青少年时期

柴年幼家贫,跟梁五子教师读私塾数年,后辍学。其父早亡,与母亲宿住两间破草房,租种半分山坡地,母给人家纺棉线、织布维持家中生活。柴十四五岁时,即上山拾柴、卖柴禾,以补生活不足。稍长便给人家背运木材。20岁时与邻村刘书生之女结婚。但家境十分窘迫,食不能自给,衣不能换季。是年严冬,新年将临,柴欲给老母、妻室添件新衣,将家里自织土布扯了丈余,送到潭头街梁云珠染坊店。送布多日,因手中无钱,不敢前去取布。眼看新年即到,节近时迫,他硬着头皮到染坊店同梁云珠商量,乞求取布,请宽待三两天后再来缴款清帐。梁为人小气、刻薄,在柴收布取出行至大街时,梁又产生疑心,即追上柴云升将布夺回。柴回到家里,抱头大哭说,我身为男子汉,堂堂大丈夫,连老母、妻室都养活不了,这日子有什么过头。他忆古观今,又说,天下英雄都是闯出来的,难道我柴云升就不能呀!在怨恨之下,他砸折扁担,发誓说“今后我柴云升闯不到别人前头,誓不为人。”

走“上梁山”之路

柴家西边段凹村,有一位青年名段燕,为人豪爽,不甘贫困,常结合四、五个青年到附近村庄富户家抢劫财粮,柴慕名入伙,后来,段燕患霍乱病故,他又与本村倪振川、倪振魁等40余人合伙。1904年,二倪先后死去,柴云升被众友推为“杆首”。其杆众粮饷,由潭头富户王世卿慷慨资助。

柴就任杆首后,首先向大家宣布:我们的目标是,劫富户、豪商财物,抢清廷衙署武器。一不准私入民宅,向穷苦农民取财物;二不准调戏妇女,违者严加。有一次,其部下雷明均、马老三率众到狮子庙街打地方团丁获胜,雷、马乘机将张明均的妹妹和马德纯的女儿抢来,分别收作偏房。在秋扒举行婚礼,大摆宴席,索取巨额礼金。柴闻听此事,使雷、马二人率部回到潭头街后,立即解除雷、马的武装,并杀头示众,所抢妇女让其家属领回。从此,柴部声威大振,深受农民欢迎。

1907年秋,柴杆已结百余人,为解决粮饷不足,他亲率杆众到卢氏范县,将范里巨富刘基之母当“票子”抢走,柴命令几个兄弟用轿将刘母抬回潭头,设宴招待、安慰。并认刘母为干娘,如亲娘一样侍候周到。他还亲自陪刘母看戏,并派人抬轿让母出外游览,到温泉洗澡。刘母深感柴为人忠厚,待己如亲生儿女孝敬,愿倾家荡产资助柴部。遂寄信叫儿子刘基用牲口驮10袋银子,20支快枪送来交给柴云升。刘母在潭头住了三个月,刘基遵母命,按时将银钱、枪支如数送交柴部。柴云升立派专人用轿子将刘母送回原籍。后来,双方多年保持友好往来。

杨山结盟,袭击清廷衙署

1909年,王天纵约嵩县杆首关金钟、憨玉琨、柴云升、张治公、张屏、陶福荣等10人到杨山,经过商议,心同志合,结拜为十大弟兄。后来,柴云升因关金钟(老九),被王天纵杀害,他深感王为人多诈多疑,杀死关老九没有确凿证据,尽属谣传,忘掉了结义之交。柴、憨二弟兄对此事认识一致,心意相合,走而近之。对王有戒心,疏而远之。从此,杨山弟兄产生裂隙。使王把关母接上杨山,祝如亲母对待后,杨山兄弟间的关系始得好转。

1911年,在同盟会会员石又骞的引导下,杨山弟兄响应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之壮举,才口径一致,扩大实力,并拟定了分别袭击清廷衙署的计划。这时,柴云升率部经五成沟、重渡,直抄栾川巡检署,捣毁了文武衙门。接着又去朱阳关,赶跑了“镇山侯”。

清廷为了维持统治,河南府派谢老道(名宝胜)率兵到潭头一带镇压农民武装起义。柴云升的智囊王槐清(今栾川人)读过《孙子兵法》,建议说:“要避其锐气,击其疲惫。”柴云升将部下全部分散隐蔽,埋伏在潭头镇。周围深山密林中,柴云升化装成儒生,隐蔽在潭头街王世卿家里暗中指挥。谢老道率兵至潭头,见集镇空虚,风平浪静,便扎营休息。次日拂晓,柴部将谢四面包围,杀声震天,谢老道见势不妙,丢盔弃甲,窜逃。河南府又增调援兵,令谢指挥再次进剿。谢共分两路:一路从鲁山进军嵩县合峪(今属栾川县辖)围攻杨山王天纵;一路沿伊河进兵嵩县。柴云升、憨玉琨等率千余人应敌于嵩县城西一带,激战数日,清兵惨败,退兵嵩县城,闭门不出。

武昌起义后,柴云升等先后响应同盟会嵩县分部石又骞和同盟会河南支部刘纯仁号召,协同杨山弟兄参加攻嵩县城、打洛阳之战。由于攻洛泄密,未达目的。柴随众赴陕西潼关,参加张钫领导的秦陇复汉东征军(后更名为秦陇豫东征军),柴云升任第三标标统。在东征中,柴云升率部从灵宝南侧击清兵毅军,占灵宝,攻渑池,直至东征军。在张茅失利,损兵800人,柴、憨告假返嵩招兵(时杨山弟兄间裂隙重现)。

在镇嵩军中

1912年,民国建立,袁世凯下令将陕军缩编为一个师,其编余3000多人是豫西起义民军。时陕西省督军张钫,有感于豫西民军在东征中英勇善战,功绩卓著,若遣返归里,定会影响社会秩序。遂与河南省督军张镇芳商议,将这批民军推荐给袁世凯,改编为镇嵩军。柴云升任第一标标统。同年,豫西匪患四起,社会秩序混乱,民不安宁。10月中旬,镇嵩军奉命由陕西返豫镇压。时柴云升被派到嵩县清剿,他见张治公把自己的叔伯兄弟杀掉,憨玉琨把自己二胞兄憨玉琳打死在旧县城隍庙外,均受到河南督军张镇芳的表彰后,柴下定决心,为巩固自己现有的地位,表现出真心剿匪,将自己过去 的“二架杆”李永魁杀死于桥头,受到上级赏银10锭。

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元帅,旋即誓师北伐。这时豫西立即响应孙中山的主张,成立了靖国军,于佑仁、张钫分别就任正副司令,并派胡景翼、杨虎城、樊钟秀等联合功打陕西省督军陈树藩。声讨陈投靠皖系军阀,依靠北洋政府,叛变辛亥革命。陈树藩孤军难抵,以省长一职为条件,电邀镇嵩军刘镇华出兵援陕。次年二月,柴云升随镇嵩军入陕,驻兵潼关。在与靖国军交战中,镇嵩军在华州、临潼、灞桥获胜,西安解围。刘镇华当了陕西省长,柴云升任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1925年10月,吴佩孚在武汉就任14省讨贼军总司令,刘镇华任讨贼联军队陕甘总司令。这时,吴佩孚让刘到陕南召集旧部,进军豫西,企图消灭在河南和陕西的国民二军,布防在陕州、灵宝、阌乡、函谷关一带。国民二军李虎臣、岳维峻等将领集合郑州,商讨对策。李虎臣坚决主张撤退陕西,再图恢复。次年2月,岳维峻、李虎臣率兵从郑州至陕州、灵宝时,镇嵩军柴云升、王镇等部已堵住函谷关及其以南要道,激战五昼夜,国民二军岳维峻、李虎臣全部缴械。在国民二军8万人集中陕州向镇嵩军受降缴械之际,岳维峻隐名埋姓,逃渡黄河,被晋军俘获成为阶下囚。李虎臣化装成士兵混过函谷关,率部占据西安。在这次缴枪和乱收枪支之时,柴云升同驻防远获枪甚少。同年4月,镇嵩军10万大军乘胜入陕,围攻西安李虎臣、杨虎城。围困8个月未克。适值广东革命政府号召北伐,冯玉祥在苏联急驰回国,9月17日在中原集结旧部组成国民联军响应北伐,率兵南下,与李虎臣、杨虎城合击镇军。镇嵩军惨败,撤兵离陕返豫。柴云升时率部由华阴退至豫西潭头一带。刘镇华收容残部,经过整顿,把镇嵩军缩为两个军,柴任第一军军长。1927年春,河南形势极其复杂,奉系张作霖打着援助吴佩孚的旗号,领兵南下,向南抵达驻马店,向西进驻巩县。时吴非常惊慌,赶紧避到孝义兵工厂,败退到豫西的镇嵩军东边是奉军,西边是冯军,南边是北伐军,深感四方被包围,既不能靠吴,又不能自立。是投奉或投冯,内部争吵不休。刘镇华经过四方游说,八方求援,镇嵩军高级将领分岐意见始终没有统一。争论结果,张治公犹豫不决。柴云升、王镇等与刘镇华决裂,辞去军长职务,离开镇嵩军,先到山西找阎锡山,再到北京见张作霖,最后到直鲁联军张宗昌部下任军长。1928年,直鲁联军张宗昌大败于冯玉祥。从此,柴云升一厥不振。1931年,柴云升下野,闲居天津。1936年,柴云升病故于天津,灵柩运回嵩县,葬于潭头镇党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