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年龄

更新时间:2022-11-26 13:32

编制儿童智力测验时,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是随着人的实际年龄而增长的。因而要建立年龄常模,即求出标准化样本中每个年龄组的儿童所获得的平均分数。通过年龄常模可以查出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于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平均智力,这一年龄阶段就是某儿童的智力年龄,简称智龄,这是最能代表某儿童智力水平的年龄。一个人的智龄和他的实际年龄有三种关系。聪明的儿童,其智龄高于实龄;愚笨的儿童,其智龄低于实龄;普通儿童,其智龄与实龄相当。

智力活动

在人脑内部进行的认识活动。它是人借助于内部言语,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也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这种智力活动的方式叫智力技能。智力活动有三个特点。①观念性。智力活动的对象不是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而是客体在头脑中的映象及与映象相联系的词。所以它是一种观念的活动。②内潜性。它是在头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地进行着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③简缩性。由于它的活动脱离了事物具体形式的束缚,可以高度省略、简缩,甚至往往觉察不到它的活动过程。

智力年龄

智力发育的年龄。用以标示智力发展的水平。用测验量表对一定数量的同年龄儿童进行测验,根据平均成绩来确定的,如一个五岁的儿童,在五岁组测验上及格,在六岁组测验也能及格,而在七岁组或以上不能及格,则其智力年龄便是六岁;如在五岁组测验不及格而在四岁组测验上及格,其智力年龄为四岁。智力年龄越出实际年龄越多,智力发育水平就越高;反之,不及实际年龄越多,发育水平就越低。

智商

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L.W.斯特恩提出。分为比率智商离差智商两种。比率智商为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为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美国心理学家L. M. 特曼在1916年修订比奈量表时采用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等于100+15 (X-M)/SD,其中X为某人量表原始分,M为样本组平均数,SD为样本组标准差。也就是说,离差智商是衡量一个人在样本组中的相对位置。韦克斯勒在编制韦氏量表时采用了离差智商。智力商数等于100,代表正常的或平均的智力,高于100代表智力发展迅速,低于100代表智力发展迟缓。智商不但具有量的意义,还具有质的意义,是诊断儿童为弱智或是天才的最常用概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