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

更新时间:2024-09-05 21:43

昌平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西北部,北与延庆区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河北省怀来县接壤,介于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之间,总面积134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昌平区下辖8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截至2023年末,昌平区常住人口227.2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昌平境内雪山、南口等地繁衍生息。

西汉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在县域内设昌平县、军都县

三国魏、西晋东晋

二县属幽州

北朝

北魏,省昌平入军都。

东魏,省军都入昌平。

五代

后唐,昌平曾改称燕平。

后晋,复称昌平县。

析津府

燕山府

大兴府

定都北京后,将皇陵选址于昌平的天寿山下。

景泰二年(1451年),迁县治于永安城(今昌平区城北街道一带,原县治位于今昌平区旧县村)。

正德元年(1506年),升为昌平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成为明朝的京畿重镇。

雍正年间,辖县改属顺天府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撤州设县。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县西部和北部地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昌宛、昌延、昌平、昌顺联合县等民主革命政权。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2日,昌平县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昌顺联合县分设昌平县,属察哈尔省南口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起,属河北省通县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1月,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管辖,改称昌平区。

1960年1月,复称昌平县。

199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昌平县改称昌平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昌平区辖1个街道、16个镇,321个行政村、117个居民社区:城北街道、昌平镇兴寿镇马池口镇沙河镇流村镇阳坊镇回龙观镇延寿镇东小口镇北七家镇南邵镇崔村镇小汤山镇、百善镇、十三陵镇南口镇

2002年,昌平区辖1个街道、3个地区、13个镇:城北街道、南口地区、马池口地区、沙河地区;昌平镇、阳坊镇、回龙观镇、小汤山镇、南邵镇、崔村镇、百善镇、东小口镇、北七家镇、兴寿镇、长陵镇、流村镇、十三陵镇。

2012年12月31日,昌平区东小口地区正式“一分为四”,天通苑北、天通苑南和霍营三个街道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根据北京市政府批复的调整方案,原有的回龙观镇建制撤销,取而代之三个街道:回龙观街道、龙泽园街道和史各庄街道。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昌平区下辖8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昌平区人民政府驻城北街道政府街1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区境介于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之间,北与延庆县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总面积134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昌平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倚军都山,南俯北京城。山地海拔800米至1000米,平原海拔30米至100米。60%的面积是山区,40%是平原,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北京母亲河——温榆河的发源地。

气候特征

昌平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684小时,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降水量550.3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1年,昌平区总用水量1.8亿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1%。其中,生产用水0.3亿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27.1%;生活用水1.4亿立方米,比2020年增长7.6%;生态环境用水0.05亿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5.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13.8立方米/万元,比2020年下降10.4%。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昌平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4399.13公顷(65986.95亩)。

其中,水田4.72公顷(70.80亩),占0.11%;水浇地3758.79公顷(56381.85亩),占85.44%;旱地635.62公顷(9534.30亩),占14.45%。小汤山、兴寿、马池口、百善、崔村等5个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区耕地的64.83%。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4204.30公顷(63064.50亩),占全区耕地的95.57%;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38.49公顷(2077.35亩),占3.15%;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51.92公顷(778.80亩),占1.18%;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89公顷(58.35亩),占0.09%;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53公顷(7.95亩),占0.01%。

二、园地10458.76公顷(156881.40亩)。

其中,果园10334.44公顷(155016.60亩),占98.81%;其他园地124.32公顷(1864.80亩),占1.19%。

三、林地74402.01公顷(1116030.15亩)。

其中,乔木林地52272.48公顷(784087.20亩),占70.25%;竹林地0.42公顷(6.30亩),占0.0006%;灌木林地21216.72公顷(318250.80亩),占28.52%;其他林地912.39公顷(13685.85亩),占1.23%。流村、南口、十三陵、延寿等4个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区林地的73.27%。

四、草地1276.65公顷(19149.75亩)。

其中,人工牧草地2.04公顷(30.60亩),占0.16%;其他草地1274.61公顷(19119.15亩),占99.84%。

五、湿地52.61公顷(789.15亩)。

其中,内陆滩涂52.61公顷(789.15亩),占10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4999.98公顷(524999.70亩)。

其中,城市用地9212.62公顷(138189.30亩),占26.32%;建制镇用地7088.57公顷(106328.55亩),占20.25%;村庄用地12318.91公顷(184783.65亩),占35.20%;采矿用地104.81公顷(1572.15亩),占0.3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6275.07公顷(94126.05亩),占17.93%。

七、交通运输用地4583.50公顷(68752.50亩)。

其中,铁路用地510.72公顷(7660.80亩),占11.14%;轨道交通用地179.34公顷(2690.10亩),占3.91%;公路用地2948.40公顷(44226.00亩),占64.33%;农村道路936.37公顷(14045.55亩),占20.43%;机场用地8.49公顷(127.35亩),占0.19%;管道运输用地0.18公顷(2.70亩),占0.004%。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384.79公顷(50771.85亩)。

其中,河流水面1504.57公顷(22568.55亩),占44.45%;水库水面607.27公顷(9109.05亩),占17.94%;坑塘水面498.41公顷(7476.15亩),占14.72%;沟渠631.48公顷(9472.20亩),占18.66%;水工建筑用地143.06公顷(2145.90亩),占4.23%。

植物资源

昌平区野生植物有90科,450种。其中,木材植物有51种,药材植物有300种,油脂及淀粉植物有12种,食用植物有12种,橡胶、树脂、挥发油、植物胶植物有15种,纤维、蜜源植物有15种,牧草植物有45种。

动物资源

昌平区有野生动物7类,199种。其中,哺乳类动物有25种,鸟类有94种,两栖类动物有4种,爬行类动物有11种,鱼类有12种,甲壳软体类动物有11种,昆虫类动物有42种。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

昌平区黑色金属矿产有铁矿钒矿钛矿锰矿4种,分布在上庄、西湖、果庄村等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矿、铅矿、锌矿钼矿4种,分布在黄场、燕子口、西湖村地区。贵金属矿产有金矿银矿2种,分布在浇花峪、分水岭、黄泉寺村及西湖村、黄场至禾子涧村地区。

非金属矿产

昌平区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三种。化工原料矿产有电石用灰岩、草木炭、黄铁矿重晶石磷矿。建筑材料矿产有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天然油石、彩石、石棉、粘土砂石等。麦饭石矿黑山寨乡分布多处,储量587万吨。

人口

2023年末,昌平区常住人口22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小幅上涨0.22%。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32.6万人,同比增加0.7万人,上涨0.53%,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8.4%。

2023年末,昌平区户籍人口户数30.6万户,人口6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增长0.88%。其中,非农业人口53.0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76.7%;农业人口16.1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3.3%。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末,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4.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88.2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929.6亿元,同比增长5.8%。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昌平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4%。三次产业投资两升一降。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8%,占全区投资比重为0.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7%,占全区投资比重为12.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7%,占全区投资比重为87.6%。

财税收支

2023年,昌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8.7亿元,同比增收13.5亿元,增长10.0%。分税种情况:国内增值税完成34.9亿元,同比增长49.3%;土地增值税完成22.1亿元,同比下降15.1%;企业所得税完成12.8亿元,同比下降14.5%;房产税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20.8%。2023年,昌平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74.2亿元,同比增支3.4亿元,同比增长1.3%。

2023年,昌平区税收收入完成391.7亿元,同比增长13.3%。区级收入101.0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主要税种增值税145.5亿元,同比增长50.5%;企业所得税103.9亿元,同比下降6.3%;个人所得税61.6亿元,同比增长0.6%。

人民生活

2023年,昌平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1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40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11元,同比增长9.3%。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125元,同比增长10.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255元,同比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060元,同比增长10.9%。

第一产业

农业

2023年,昌平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64472.1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71659万元,同比增长9.3%;林业产值60313.6万元,同比增长2.2%;牧业产值28538.7万元,同比下降7.0%;渔业产值1435.6万元,同比增长88.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525.2万元,同比增长12.6%。

2023年,昌平区粮食播种面积38714.57亩,比上年增加7966.58亩,比上年增长25.91%。粮食产量9001.09吨,比上年增长5.07%;粮食亩产232.5公斤,比上年减少16.55%。全年蔬菜产量5.3万吨,比上年增长17.8%;禽蛋产量1373.23吨,比上年增长25.03%。

2023年,昌平区拥有农业观光园 119个,比上年减少 5个;观光园总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乡村旅游实际经营农户193户,累计接待游客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乡村旅游总收入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6%。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2028.8亩,比上年减少6%;实现产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7.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72.3亿元,同比增长2.6%;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298.9亿元,同比上升1.3%,实现产销率为94.7%。分行业看,三大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92.6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5%。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76.7亿元,同比下降2.9%;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10.0亿元,同比增长3.3%;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206.0亿元,同比增长12.0%。

202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8.2%。

建筑业

2023年,昌平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区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实现5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完成276.2亿元,同比增长32.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昌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4.1亿元,同比增长5.9%。按消费形态划分,全区实现商品零售651.8亿元,同比增长3.7%,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3.4个百分点;实现餐费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30.6%,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

2023年,昌平区新设外资企业73家,比上年增长40.4%。全区引进外商实际使用外资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房地产业

2023年,昌平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4%,占全区投资比重为56.6%。房屋施工面积为103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1%,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为10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6%。

金融业

2023年,昌平区中资银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5776.9亿元,同比增长9.6%。各项存款余额4289.7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561.3亿元,同比增长13.6%;单位存款余额1124.9亿元,同比下降0.15%。各项贷款余额1487.2亿元,同比增长10.1%。

交通运输

交通

2023年末,昌平区公路里程为191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2.5公里。

截至2022年末,昌平区境内公路里程为1921.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2.5千米。2022年,昌平区清理滞留户869宗,望百路、秦上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昌平线南延一期开通运行,地铁17号线未来科学城南、北两站主体完工,霍营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开工。

公路

京藏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京承高速公路京包高速公路、北京六环高速公路穿越昌平区。

铁路

大秦铁路、京包铁路等途经昌平区。

车站:昌平北站南口站沙河站昌平站

轨道交通

截止2023年底,境内有轨道交通线路5条,站点24个,运营里程62.87公里。

北京地铁5号线北京地铁8号线北京地铁13号线北京地铁昌平线贯通昌平区。

运输

截至2022年末,昌平区共有客运(区属企业)从业人员750人,运营客车538辆,均为新能源运营客车;客运线路51条,运营长度2847.2千米,客运量为2444.8万人次;货运从业人员3086人,货运业户1236户,运力5128辆。境内有轨道交通线路4条,站点21个,运营里程54.5千米。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昌平区专利授权量为9120件,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315件,比上年增长15.5%;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为3935件,比上年下降31.9%;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870件,比上年下降20.1%。

2022年,昌平区专利授权量为10606件,比上年增长6.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737件,比上年增长23.8%;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为5780件,比上年增长0.02%;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1089件,比上年下降4.1%。

2022年,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奠基开工,昔日“北四村”正蝶变为医药健康产业“核爆点”。万泰鼻喷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广谱抗新冠药开展临床试验,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生产企业占全市一半,为抗疫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大分子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中试平台投入运行,首款国产多焦人工晶状体上市,特效创新药“可善挺”实现本土化生产,知名科学家创办的医药企业达到68家。能源谷助力C919大型客机成功研制,涌现了4500伏IGBT芯片、大功率铁-铬液流电池堆等全球首创成果,兵器工业产研基地、国电投创新基地二期等项目开工。

2022年,昌平区贯彻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前沿领域,高标准建设小米智能工厂等项目。累计实施三一机器人生产线等新基建项目26个,建好用好未来科学城电力大数据协同创新联盟等5个共性技术平台,加快北航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北邮智算中心一期项目投入运行。全区建成5G网络基站2806个,实现室外网络连续覆盖。未来科学城智慧城市运行服务中心竣工,沙河高教园5G开放网络创新平台完成多项子系统研发。

教育事业

2023年,昌平区共有41所高校,其中34所普通高校。普通高校中,大专在校生10512人,毕业生3263人;本科在校生97197人,毕业生18798人;研究生在校生30794人,毕业生7198人;博士生在校生10302人,毕业生2836人。

全区普通高中招生3703人,在校生9159人,毕业生2188人;普通初中招生6739人,在校生18268人,毕业生5660人;普通小学招生14743人,在校生72133人,毕业生8137人;幼儿园新入园幼儿14601人,在园幼儿43399人;职业高中招生1046人,在校生3223人,毕业生942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6人,在校生173人,毕业生27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末,昌平区共有公共图书馆26个(分馆25个),总藏量149.2万册(件)。全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

体育事业

2023年,昌平区共获得市级比赛奖牌82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36枚,铜牌28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昌平区共有卫生机构1263个,其中医院1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3个(含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4608张,其中医院床位14342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35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090人,注册护士10239人。全区医疗机构共诊疗1845.41万人次。全年甲类传染病发病率0.04/10万,未接到甲类传染病死亡;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946.68/10万,乙类传染病死亡率0.44/10万。(注:以上卫生资源包含分院区)

社会保障

2022年,昌平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3%,连续八年获评全市充分就业区。

基础建设

2022年,昌平区建设筹集政策性住房1.55万套,新建回迁安置房4075套,老楼加装电梯110部,解决了1.15万套房产证办理难题。2022年,昌平区拆除违建456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70公顷。实施29个“微提升”项目,统筹实施留白增绿1000亩、新增56亩,战略留白临时绿化1300亩,“揭网见绿”10830亩。城市更新行动计划85个项目全部启动,举办首届城市更新论坛,政府街更新改造启动环境整治项目,63个老旧小区重煥新颜。

2022年,昌平区自来水销售量6118.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9%。其中生产运营用水3282.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27.6%;居民家庭用水2783.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4%。2022年,昌平区全社会用电量8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1%;第二产业用电14.4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7%;第三产业用电4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4%。

环境保护

2022年,昌平区深化“一微克”行动,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9%;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2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5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7%。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圆满收官,造林绿化面积4544亩。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新建污水管线32千米,污水处理率提高至96.51%,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2.59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昌平自西汉开始设县,其名称有一种说法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昌平侯,取昌盛平安之意,具体位置大概为今居庸关往南一带。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昌平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9项。

非遗项目

昌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一批 昌政发[2007] 26号 4项

后牛坊村花钹大鼓

王麻子刀剪锻制技艺

漆园村龙鼓

祖传张氏正骨

第二批 昌政发[2009] 15号 3项

涧头村高跷

解连环

佟氏中医调肝医术

第三批 昌政发[2014] 13号 3项

鲁班暗榫造型

官印御玺制作技艺

手工磨花镜制作技艺

第四批 昌政发[2016] 6号 5项

献陵村五虎少林棍

明古斋雕漆制作技艺

北京市昌平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北京市花丝镶嵌金银细工工艺

刘平剪纸

第五批 昌政发[2020] 5号 7项

北京阳坊传统涮羊肉制作技艺

李氏正骨及康复技法

娄氏娄氏脊肌按摩疗法

北京宫廷补绣

阳坊村五虎棍

长峪城村山梆子戏

民间棋

风景名胜

昌平区境内有驰名中外的明十三陵,“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十三级浮屠的辽代银山塔林,拥有“亚洲之最”称誉的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坦克博物馆、迪斯尼风格的九龙游乐园,中国最大的射击场——中国北方国际射击场,北方地区最大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独具特色的十三陵高尔夫球场,空中滑伞俱乐部,以及风景秀丽的十三陵水库和蟒山、沟崖碓臼峪、虎峪、白虎涧、双龙山、白羊沟、大杨山八大自然风景区

地方特产

昌平草莓

昌平草莓,北京市昌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昌平草莓果形端正、饱满,果面光泽亮丽,瘦果分布均匀,果肉质地细腻,口感纯正、香味浓郁,果实硬度较大,耐贮运。

2010年12月15日,农业部批准对“昌平草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荣誉称号

2016年,昌平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区。

2017年12月23日,昌平区获评2017“质量之光”年度质量魅力城市。

2019年12月6日,昌平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1月9日,昌平区入选“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

2020年6月30日,昌平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21年4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2年1月26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为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3年12月,被公示为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