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廷昌

更新时间:2021-03-18 16:34

徐廷昌(1879—1949),合水县段家集乡化沟村人,合水县抗日民主府常驻参议,县政府委员。1940年到1944年曾三次赴革命圣地延安,受到毛主席和边区政府领导的亲切接见。

出身寒门

徐廷昌出身寒门,幼为孤儿,饱受寄人篱下、风餐露宿之苦,造就了他一生勤奋、厚道、慈善、刚直的品德。他为人坦诚豪爽,豁达大度,凡事不拘小节,见义勇为,有胆识,讲义气,颇孚众望。

一生概况

清同治时,其父母因避兵燹羁留陕西关中,生廷昌于咸阳市。战乱平息,父母回归故里。廷昌7岁时,父去世,弟夭折,母再嫁,茕茕孑立。幸有远房祖父收为牧童,始有生路。25岁娶妻郭氏,贤惠有德,有“佛慈孺人”之称。生7男1女,90而终。

为民除害

民国18年(1929年),西北饥荒惨烈,陇东尤甚。当地郭、杜绅士勾结土匪屈老头抢劫百姓,发时难之财。年正方刚的徐廷昌,挺身而出,邀邻村郝孝雄等人赴宁州府告状,为民请命。州府即派兵围剿众匪,捕捉了匪首,安定了地方,放粮赈济,救活民众。并将前任绅士革职,应民众请命廷昌任绅士。他虽目不识丁,却有过目不忘之才,深明大义,任职8年,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热心为民众办实事,博得众乡邻厚爱。

造福百姓

廷昌任绅士第二年(1930年),倡导办起了两所私塾,招收贫民子弟上学读书,为地方培养出了一批知识人才。1933年至1934年,廷昌两次组织民众筑建了阎岘子、搭岘,疏通了东西、南北车辆通道。清末,集市倒闭,周围50华里以内无集市,他联络8社知名人士,倡导建立了丁家嘴沟圈集市,因屡立不兴,移立段家堡,段家集由此得名,集市贸易至今兴旺不衰。廷昌主持修建的化沟庙玉皇楼上下3层,高3丈6尺,造形精美,翠柏掩映,堪称当地一景(毁于文革之中)。1933年,又主持修建了段家集庙,前后两殿、东西耳房、戏楼等20余间,立古历三月十五日庙会,成了群众传统的会期。廷昌组办的“社火队”,班底就设在自己家里,内容丰富,多姿多彩,颇受群众喜爱。

帮助邻里

廷昌虽为一方绅士,乃为小康之家,周围邻居求助借贷,有求必应。穷人子弟结婚困难,或解囊相助,或按户分摊,自承债权。为人解忧排难,邻里感德赠匾两块,一曰“重高望寿”,一曰“慈悲有德”,故前清秀才石俊岳为其60寿辰作颂:“清而不骄心无渣,慈悲有德孚众望”。

“白皮红心”

1931年9月,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在合水县固城麻峪村整编后,在宁县盘克开展游击活动。1932年农历正月15日,徐廷昌在自己管辖的嘴头村见到了刘志丹同志。经过刘讲述革命道理,反复教育,徐对共产党、红军的性质、宗旨有了认识,从心里愿与红军合作共事。从此他与刘志丹游击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派人装扮成商贩、国民党军政人员,为游击队搜集情报,掌握敌情,使其及时、准确地捕捉富豪,筹措军资。而对象擒获后,廷昌又出面说情保释,被擒者对他感激不已。他为游击队筹枪4支、白洋布若干尺。成为名副其实的“白皮红心”人物。1934年冬,游击队给养困难,刘志丹传话给廷昌,要他为部队筹备越冬经费。廷昌慷慨受命,出卖自家原地20亩,购大烟土百余两,连夜让三子占荣送交游击队。在红色革命处于困难时期,他不避风险,捐资支军。他说:“共产党、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爱穷人,不欺民,我都不怕,你们怕啥哩!”在他的鼓励教育下,许多青年人主动接近游击队,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国民政府废除旧制,改绅士为保长。廷昌力辞公职,民众一再挽留,勉强由三子占荣接任保长。西安“双十二事变”,促成国共合作抗日,陇东划为八路军募补区,政权属国民党领导,抗日后方援助会(简称后援会)属共产党领导。廷昌支持占荣辞去保长职务,从事后援会工作。

参观延安

1940年2月,合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同年10月,陇东分区组织各县开明人士、社会贤达赴延安参观,徐廷昌和杨正甲应邀参加,见到了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聆听教诲。返回后积极创办村学和农民夜校,做出了优异成绩。

1941年9月,合水县召开第一届参议会,实行“三三制”领导,徐廷昌以“开明绅士”当选县参议常驻议员,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及政权建设工作。

1941年11月6日至2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第二届参议会议,徐廷昌以合水县常驻参议身份代表全县人民出席会议,第二次见到毛主席,向毛主席汇报了合水建政工作,并与李鼎铭先生同组讨论。他在会上发言说:“我有7个儿子,准备上前线,政府要几个,我就给几个…… ”。博得与会者交口称赞。廷昌未食其言,先后送4个儿子(三子占荣、四子占祥、六子占国、七子占邦)参军参政。爱子占邦于1947年5月在西华池三楞嘴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3岁。

1944年11月11日至1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文化教育工作会议”,廷昌以先进代表出席大会,第三次见到毛主席。一次与毛主席同桌就餐,因拣食遗撒在桌上的米粒,主席亲口赞曰:“此乃中国农民之美德也”,一时传为佳话。大会奖给他“热心办学”奖状(六子占国珍藏至今)及其它纪念品。他把主席的赞誉铭记在心,鞭策自己努力奋进。

1946年2月,合水县召开第三届参议会,廷昌当选县人民政府委员。

病逝

徐廷昌以实际行动拥护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对此极其痛恨。1947年春战争爆发,陇东沦陷。同年8月伪宁县政府将他逮捕,身陷囹圄,但他坚贞不屈。敌人威逼他:一、发表拥蒋反共声明,承认共产党是奸党匪军;二、叫四个儿子投降,若能携带两挺机枪,给予官职;三、供出三次赴延安与毛泽东相见,领受了哪些特殊任务。他大义凛然,质问敌人:“你们不是说什么延安‘光复’了吗,共产党、八路军消灭完了吗,还需要我声明反对什么?我的儿子不也让你们杀了吗,你们难道让我叫鬼不成?”在狱中,他身受摧残,忧郁成疾,病情日笃,敌人只好准他取保就医。出狱后,廷昌忧国忧民,卧床不起,于1949年5月含恨而逝,享年70岁。临终前遗嘱诸子:“不要忘记跟着共产党、毛主席革命到底……”。

评价

徐廷昌一生向往光明,拥护共产党,是党的忠诚朋友,为党和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1991年重阳节,原合水县县长(抗日时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正廷同志写诗悼念徐老:“送君延安行,夜谈国事深。主席称赞你,陇原传佳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