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光

更新时间:2023-08-30 17:54

宋钦光(1891-1953),字敬轩,男,汉族,中牟县宋庄村人。晚清贡生,清廷废科举行新学厚后,他又入新学毕业于河南省师范学校完全科。回中牟县后,认县立第一小学教员。

早年经历

民国十一年,任中牟县 教育 促进会会长。民国十二年,任县劝学所视学。劝学所改称县教育局后,任督学。民国十八年,在中牟县原清峰岭高庙创办中牟县师范讲习所,任所长。民国二十年,添员增班,扩大办学规模,师范讲习所更名为乡村师范,宋钦光任校长。春季招生一班,称甲班,校址乃在清峰岭。同年秋季招生一班。称乙班,在玉皇庙内。民国二十一年,创立中牟县立初级中学,招生一班,学制三年,宋钦光任校长。

民国二十七年,日寇南犯, 黄河 决口。国民党县政府南迁郑庵乡贺庄,宋钦光临危受命,接任中牟县教育局长,面对敌人入侵,宋钦光除认真搞好教学外还组织青年学生示威游行,高喊口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在时局动荡之际,克服重重困难,筹集资金,培养师资,整顿并增设完全小学和国民学校多处。民国三十年秋,增设师范班及民众教育馆,为我县 学校教育 和 社会 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宋钦光聘用教师,必经考试。凡送礼者,皆拒之门外。素日生活简朴,不事奢靡,所有钱物,均用与兴办学校,周济穷人,故家无余资,当时县政府视其家贫,送粮十数担,以示帮扶,宋钦光坚辞不受。最后政府以奖励的名义给他,他才收下。随后,他将所奖之粮全部用于办学。1941年,宋钦光从八岗县政府办事归途中,遭劫匪绑架,搜遍其身未获一物。后又到他家仍未能获取物。劫匪悔叹到:“白干一场!知先生之名,不知先生如此清贫廉洁。”说罢十分敬佩,立即放了他。

民国三十三年春,全县沦陷。八岗成立日伪县政府。原国民党政府职员大多投靠日伪政府,而宋钦光一身正气,不入浊流。八岗日伪政府多次请他任职,均遭他拒绝。后又对他威逼利诱,他仍不为所动。日伪汉奸王在之请他参政,他拒绝说:“为虎作伥,坚决不干。”保持了坚决的民族气节

中牟素有南北派系之争,特别是抗战胜利后,南团北党之争尤为突出。县南有朱荣莆为首的三青团控制,县北由阎介椒、朱光华为首的国民党控制,两派明争暗斗,长期不和。1947年县政府由八岗迁回老县城,在选举出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时,南北两派围绕各自推荐的人选争执不下。最后事态发展到欲兵戎相见、一触激发的地步,在形势危机之际,县里请德高望重÷为人正派德宋钦光出面协调,在多次邀请之下,他才前往。经过他的努力,平息了事端,避免了一场血流事件。宋钦光在积极办教育的同时,见家乡风沙弥漫,吞食庄稼,无人出面治沙。于是,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协调宋庄、冉庄、十里铺等五村村民,广植林木,防风固沙,保护庄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被当地百姓称赞。

中牟解放后,宋钦光回归故里,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先后在信王村、罗宋村、宋庄村先后教书。1950年,应县人民政府之邀,以民主身份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1951年,他患偏瘫,足不能行。1953年5月,病逝家中,享年63岁。

社会评价

宋钦光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在全县享有崇高声望,在当时与周淑珺、李培松、李国材并称为民国四贤。历任县长均以师礼事之。原县长白廷王宣称之为“宋哲学”,罗天素誉之为“正绅”,教育界人士尊之为“宋老”,以示敬慕之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