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蛆

更新时间:2024-07-05 18:20

地蛆是花蝇科动物,是花蝇类的幼虫,又称根蛆。地蛆种蝇成虫体长4-6毫米,体灰黄至褐色,腹部背面中央有1条隐约的黑色纵纹。卵长约1毫米,长椭圆形,乳白色。幼虫体长约7-8毫米,蛆形,乳白色略带淡黄色,头退化,仅有1黑色口钩。蛹长4-5毫米,围蛹,长椭圆形、红褐色,尾部有7对突起。中国常见的有种蝇、葱蝇、萝卜蝇、小萝卜蝇。

基本简介

地蛆是对危害农作物和蔬菜地下部分的花蝇科 (Anthomyiidae )幼虫的统称,又称根蛆。我国常见的有:种蝇,葱蝇,萝卜蝇,小萝卜蝇。蛆是各种蝇类幼虫的总称。其种类很多,因其成虫(蝇)一般不会直接为害蔬菜,为害蔬菜幼苗的是它们的幼虫,所以地蛆列为蔬菜的地下害虫之一。在我国常见的地蛆有种蝇的幼虫、萝卜蝇的幼虫、小萝卜蝇的幼虫和葱蝇的幼虫四种。种蝇在国内各地都有发生,葱蝇在东北、华北较多,萝卜蝇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内蒙古等地。幼虫蛀食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地下组织,引致腐烂死亡。

外形特征

各种地蛆的成虫均为小形蝇类,其形态很相似,但与家蝇的区别明显。身体比家蝇小而瘦,体长6-7毫米,翅暗黄色。静止时,两翅在背面迭起后盖住腹部末端。仔细观察,它的纵翅脉都是直的,而且直达翅缘。而家蝇种蝇为例:

成虫:雌、雄之间除生殖器官不同外,头部有明显区别,雄蝇两复眼之间距离很近,雌蝇两复眼之间距离很宽。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

蛹:是围蛹,红褐或黄褐色,长5-6毫米,尾部有7对小突起。

幼虫:小蛆,尾部是钝圆的,与蚕幼虫相似,呈乳白色(家蝇蛆较大。而且尾部是较平的)。

详细形态区别,可参考《农业昆虫学》或《蔬菜害虫学》。

生活习性

1.年发生代数 萝卜蝇为一年一代,小萝卜绳为3代,葱蝇为3-4代(北方)、种蝇在北方一年为3-6代。

2.越冬场所 四种蝇都是以蛹越冬。种蝇是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植物根部化蛹越冬,萝卜蝇是以蛹在菜根附近的浅土层中越冬,小萝卜蝇是以蛹在土中越冬,葱蝇是以蛹在被害的葱、蒜、韭根部附近土中或粪堆中越冬。

3.为害习性 种蝇是以孵化的幼虫钻入蔬菜幼茎为害,萝卜蝇是从叶柄基部钻入为害,小萝卜蝇是以幼虫从白菜、萝卜心叶及嫩茎钻入根茎内部为害,葱蝇是以幼虫钻入鳞茎内为害。

4.产卵习性 种蝇是产在种株或幼苗附近表土中,萝卜蝇是产在根茎周围土面或心叶、叶腋间,小萝卜蝇是产在嫩叶上和叶腋间,葱蝇是产在鳞茎、葱叶或植株周围的表土里。

5.趋性种蝇的成虫喜聚于臭味重的粪堆上,早晚和夜间凉爽时躲于土缝中;萝卜蝇的成虫不喜日光,喜在荫蔽潮湿的地方活动,通风和强光时,多在叶背和根周背阴处。成虫活跃易动,春季发生数量多;葱蝇成虫多在胡萝卜、茴香及其他伞形花科蔬菜周围活动,中午活跃、喜粪肥味,更喜田、蒜气味。

分布与危害

种蝇为世界性害虫,国内各省区都有分布。葱蝇在欧洲、北美、北非、朝鲜、日本都有记载,国内分布也比较广,以北部和中部较多。萝卜蝇在日本、欧洲及北美洲都有分布,国内主要在华北、北部、东北、西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小萝卜蝇在日本,西欧有记载,国内仅局限于东北北部的克山以北地区。韭蛆在我国华北、华东、西北等地都有发生,但以华北发生最重。种蝇为多食性害虫,能危害葫芦科、豆科、百合科、黍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以及棉花、玉米、麻类、薯类等多种农作物,主要以幼虫危害播种后的种子、幼根和地下茎。种子受害后不能发芽,危害地下茎时,常钻入茎内向上蛀食,以致幼苗不能出土或整苗枯死,成株期危害常在根部蛀食葱蝇为寡食性害虫,只危害百合科植物,以大蒜、洋葱和葱受害比较严重,有时也危害韭菜。主要以幼虫群集于植物的鳞茎中蛀食为害,严重时不仅可以蛀空鳞茎,同时还能导致鳞茎腐烂,地上部分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整体死亡。韭菜受害后常岀现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

防治要领

熟肥均匀应施深,种子肥料要隔分。

瓜类豆类种先浸,大蒜剥皮危害轻。

选准药剂把种拌,地蛆绝杀效果显。

溴氰菊酯敌百虫,幼虫危害要灌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