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正大学

更新时间:2024-01-26 17:01

国立中正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民国29年,日军攻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杏岭村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简介

国立中正大学(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简称CCU),抗日战争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杏岭村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校名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民国29年(1940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拨款法币一百万元给江西省政府,在泰和杏岭成立国立中正大学,校名以蒋介石之名而名之(奠基石载,本大学敬奉我民族领袖之名而名之,即蒋中正)。

民国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

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

调整

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1940~1949)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49~1950),设政治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16个系。

1949年更名后,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局领导。

1950年10月去“国立”二字,直称“南昌大学”(1950~1953)。

规模

创办之初,正大设政治、文学艺术、理、工、农五学院。学校的创建和胡校长的知人善用,在“名人名校”的构想下,他招纳才贤,许多一流学者到校任教,其中更是有众多江西籍学者,在爱乡爱国的热忱之下,纷纷放弃原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报效乡梓来正大任教。

中正大学名家汇集,成为一时之盛。到民国37年4月(1944年4月)胡先骕辞职离任时,校本部已拥有专职教师203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9人,他们中,有从本省“法专”“工专”等校调进的雷洁琼、王修采、王易等教授,有从沦陷区来的俞调梅姚名达等教授,有放弃较为安全环境从西南大后方来的蔡方荫戴良谟周拾禄等教授,

有舍弃在美国罗杰斯大学优厚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辗转万里来校执教的双博士黄野萝教授。他们造福桑梓、报效祖国,在距抗日火线仅一百多公里的大学辛勤耕耘,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难忘的回忆。

民国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中国战区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

从立校之始到民国38年(1949年),该时期的国立中正大学,前有抗战艰辛后有内战纷乱,在不平静的时代大背景里,正大师生的勤勉奋进,使正大成功跻身民国一流学府的行列,为全国19所国立大学之一,并被誉为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国立大学,诸多学科均为民国时期学界之翘楚。

校长

民国29年9月(1940年9月),国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有着中国植物学之父美誉的赣籍学者胡先骕博士被任命为校长。

校歌

作词:王易 作曲:程懋筠

澄江一碧天四垂,

郁葱佳气迎朝曦。

巍巍吾校启宏规,

弦歌既倡风俗移。

扬六艺,张四维,

励志节,戒荒嬉。

求知力行期有为,

修已安人奠国基。

继往开来兮,责在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