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宗

更新时间:2024-04-24 11:01

云门宗,禅宗的流派之一,在北宋时极盛。创宗祖师为唐末庄宗时文偃禅师,以位于韶州云门山故得名为:云门宗。

云门机锋

其宗风被称颂为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颂云门三句语

门人住德山圆明大师缘密述

函盖乾坤

乾坤并万象。地狱及天堂。物物皆真现。头头总不伤。

截断众流

堆山积岳来。一一尽尘埃。更拟论玄妙。冰消瓦解摧。

随波逐浪

辩口利舌问。高低总不亏。还如应病药。诊候在临时。

云门历史

云门宗在北宋时相当活跃,与临济宗并驾齐驱。

文偃弟子有香林澄远、德山缘密等,而以澄远为上首。澄远传智门光祚。光祚门风险峻,弟子众多,著名的有雪窦重显、延庆子荣、南华宝缘等,进入云门“中兴”时期。

自东汉起,印度中亚以及西域一带来我国译经传教的僧侣日渐增多,他们曾带来有关佛教传法世系的传说,这些在我国佛教史籍中不乏载录。其中与禅宗有直接关系的是所谓《付法藏传》,又名《付法藏因缘传》。它的作者说法不一,据宗密说,当为“西域贤圣所集”。它前后共被译过三次,第一次是刘宋文帝时由释宝云译出,名《付法藏经》;第二次是北魏文成帝和平三年(462)由释昙曜译出;第三次是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由西域沙门吉迦夜译出。《付法藏传》记述了释迦牟尼逝世后其嫡传弟子摩诃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婆毱多、提多迦、弥遮迦、佛陀难提、佛陀蜜多、胁尊者、富那奢、马呜、比罗、龙树、迦那提婆、罗睺罗僧伽难提、僧伽耶舍、鸠摩罗驮、阇夜多、婆修盘陀、祖摩奴罗、鹤勒那、师子的传法世系。

宋代天台宗僧侣子防、从义等人从本宗立场出发,曾对禅宗定祖说予以激烈反对。他们不仅认为二十八祖没有根据,而且连带指出禅宗所传“拈花微笑”、“只履西归”、“立雪断臂”等故事也纯属虚构。天台宗重视止观双修,为了突出自宗的渊源流长,他们把学统上溯到印度龙树。因此,天台宗和禅宗不仅在禅法上,而且在祖统上发生矛盾,丝毫不难理解。事实上,无论是天台宗的二十四祖说,还是禅宗的二十八祖说,都缺乏事实依据。宋人陈舜俞《明教大师行业记》指出,契嵩撰《正宗记》和《定祖图》,乃是“慨然悯禅门之凌迟”。但是,从加强宗派地位的角度看,契嵩的定祖说,对禅宗有重要的贡献。

云门传承

云门第一代云门文偃禅师

第二世香林澄远 禅师

第三世智门光祚 禅师

第四世雪窦重显 禅师

第五世天衣义怀 禅师

第六世慧林宗本 禅师

第七世长芦崇信禅师

第八世慧林怀深 禅师

第九世灵隐慧光 禅师

第十世中竺元妙 禅师

第十一世光孝己庵深净禅师

第十二世演彻虚云禅师

第十三世佛源妙心禅师

源流

文偃门下颇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以白云子祥、双泉师宽、德山缘密、双泉仁郁、守初宗慧、香林澄远等为着。本宗勃兴于五代,宋代时鼎盛,入南宋而宗风日衰,法脉至不可考,其间计传二百余年。

本宗宗风即所谓‘函盖截流’,取截断众流,师徒函盖相合之意。故云门宗风有奔流突止之概。本宗接化学人有其特异之处,即所谓云门八要:(一)玄,接化玄妙。(二)从,从学人之根机以接化之。(三)真要,拈出佛道宗旨。(四)夺,不容学人拟议,截断其烦恼性。(五)或,不拘言词,接化自在。(六)过,宗风严峻,不许转身回避。(七)丧,不执己见。(八)出,接化自由,予学人出身之路。[景德传灯录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续传灯录卷二、卷六、卷八、卷十二、五灯会元卷十五、卷十六、五家宗旨纂要卷下]

云门源流诀

天皇信鉴存 云门偃远祚

重显怀宗本 善本明昌悟

自六祖法传青原思。思传石头迁。迁传天皇悟。悟传龙潭信。信传德山鉴。鉴传雪峰存。存传云门文偃禅师。後人遂立为云门宗。

云门下第八世育王昙振优鸿禅师演派计二十字

优昙从广政 了性悟真如

德智圆通品 方知绍祖灯

光孝禅师续演二十字

灯月光难比 万法总归心

照彻三千界 八面体灵明

後未知何人又续二十字

愿法慧福德 清净智能宏

了悟真如性 妙明达本宗

虚云禅师在南华。因悉云门祖庭。香灯断续无定。大为兴复。查此宗起於文偃祖师。十一传至南宋末。温州光孝已庵深净禅师止。後失典籍。原派是偃祖师下八世优鸿会演二十字。後不知谁又出二十字。古派分三。今欲重继。不知从何字起,故惟从己庵净公与馀各摘上一字。续演五十六字。期之後贤传灯无尽。

深演妙明耀乾坤 湛寂虚怀海印容

清净觉圆悬智镜 慧鉴精真道德融

慈悲喜舍昌普化 宏开拈花续传灯

续振云门关一旨惠泽苍生法雨隆

云门公案

云门拄杖化龙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拄杖化为龙、云门拄杖子。本则公案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拈拄杖,对大众垂示自在之妙用。碧岩录第六十则(大四八·一九二中):‘云门以拄杖示众云:“拄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处得来?”’本则公案阐释自在之妙用,谓山河大地与自身无差别,尽大地为沙门之一只眼,宇宙间之一切即是我。[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

云门花药栏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花栏、云门金毛狮子。本则公案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就‘清净法身’之问题所作之机缘语句。碧岩录第三十九则(大四八·一七七中):‘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门云:“花药栏。”僧云:“便恁么去时如何?”门云:“金毛狮子。”’

上引中之‘清净法身’,乃指遍一切处之佛身。对于僧所问‘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漫不经心地答以‘花药栏’,意谓清净法身遍于一切处,故答案非仅限于‘花药栏’;而师答以花药栏,唯因师此时恰于庭前眺望花坛。此答看似漫不经心,实系势力万钧。僧复问:‘便恁么去时如何?’云门答以‘金毛狮子’。金毛狮子一语,意含认可此僧之修行圆熟,然是否为完全之认可,则未尽然。

云门倒一说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目前机”。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针对某僧有关‘未来’之观念所作之机缘语句。碧岩录第十五则(大四八·一五五上):‘僧问云门:“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门曰:“倒一说。”’上引之中,‘机’为能观之心,‘事’是所观之境;心与境即指主观与客观。能见之机与事容易分辨,然僧所问者,却属客观未生、主观未起之事。故云门以‘倒一说’答之。倒即颠倒,以僧舍目前之事机而问未发生之事,然既为未发生之事,则心与境尚未接触,故此问话本身即是颠倒之见解。

云门干屎橛

禅宗公案名。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对某僧之‘如何是佛’一问所作之机缘语句。无门关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二九五下):‘云门因僧问:“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干屎橛指拭人粪之干橛片。干屎橛乃污秽之物,而佛为清净身。云门以不净答清净身之问,乃示人当离净、不净二见,以纯一无杂之心参究,方能悟入佛道。又‘干屎橛’亦含无用处之义,意谓佛之名徒然污秽学人之心田,与其远处求佛,不如力求清净一己之心;旨在打破学人对于名字之执着。[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五灯会元卷十五]

云门须弥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须弥山。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与某僧关于‘不起一念,还有过否’所作之机缘语句。从容录第十九则(大四八·二三九中):‘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起念固然是过,若不起一念,还有过否?僧有此问,即落入妄想分别之限,云门遂以‘须弥山’一语答之。须弥山即不动或难越之意。此语意谓其过之大,犹如须弥山一般。旨在使该僧远离有过、无过等对立二见。

云门脚跛

禅宗公案名。本则公案记述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契悟道法之因缘。据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文偃章记载,云门参访睦州道明时,接连三日扣门,前二日睦州一见云门即闭门,至第三日,睦州开门,云门迅疾拶入,睦州将师擒住,曰(卍续一三八·二七六上):‘道!道!’师稍拟议回答,睦州便将师推出,曰:‘秦时度轹钻!’遂掩门,而折损师之一足,师当下大悟。[禅苑蒙求卷下]

云门话堕

禅宗公案名。本则公案记述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责备某僧话堕(失言、失策)之因缘。无门关第三十九则(大四八·二九七下):‘云门因僧问:“光明寂照遍河沙。”一句未绝,门遽曰:“岂不是张拙秀才语?”僧云:“是。”门云:“话堕也!”后来死心拈云:“且道那里是者僧话堕处?”’

上引中之‘光明寂照遍河沙’,系出自张拙秀才参石霜庆诸悟道时所作之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死心乃黄龙慧南之法孙死心悟新,为距云门二百年后之人。本则公案中,死心举云门与该僧之因缘,问‘且道那里是者僧话堕处’,旨在令学人参‘话堕’二字,谓该僧借用张拙秀才之语,乃被古人之名句所迷惑,而失却自己之光明,故当云门指其失言时,立即令其陷于进退两难之境。实乃因语非出于自心,故该僧第一句借用他人语句,被识破后,即无法说出第二句。[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

云门尘尘三昧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钵桶。本则公案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为阐释禅之意义所作之机缘语句。碧岩录第五十则(大四八·一八五中):‘僧问云门:“如何是尘尘三昧?”门云:“钵里饭,桶里水。”’尘尘三昧,谓透过一一微细之法,而入于王三昧。云门遂举钵里饭、桶里水等具体事物,藉透过一一微细之法,以阐释禅之要旨。[从容录第九十九则]

云门一字关

僧问云门:如何是云门剑?门云:祖。如此之类,凡有所问,但以

云门宗史话

一字酬之是也。

三山来云:云门恁么道,谓是齿不关风,谓是舌头太短,有人透得此关,许你亲见云门。

三山来颂云:一字关一字关,何不成双独成单?单单一字诚难测,一字诚难测也难。难难,好比隔个须弥山。

二种光不透脱

(疑情犹未尽,回道到家迟。)

一切处不明面前有一物是一:闻声风色随疑转,驴粪从他换眼睛。

三山来颂云:白云朵朵翳双睛,一线青天也是尘。拨尽黄金知何日,不愁寂寞不愁贫。

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遇物临机生见解,是非卜度自狐疑。

三山来颂云:梦破方知一物无,法尘尽处亦何孤,谁知暗里相逢处,依旧从前障眼珠。

古尊宿总颂:十处逢缘九不通,疑情一片滞顽空。何劳拣择寻宗旨,来意还他去意同。

云门对一说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一代时教。为一僧与云门文偃禅师关于‘何为释迦佛一代教法’之机缘问答。碧岩录第十四则(大四八·一五四下):‘僧问云门:“如何是一代时教?”云门云:“对一说。”’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四十五年间说法度众,故知释尊一代教说非一时得以述说。云门答以‘对一说’三字,已超出言诠,直指心性,函盖乾坤,而将显、密、禅、净之一代时教包含无遗。然若仅从语言文字或理论义解作揣测,绝不能探知云门禅师之真意。故圜悟禅师评唱本则公案,谓人多错会‘对一说’之意,或谓系对一时机宜所说之法;或道森罗万象皆是一法之所印,故谓之对一说。殊不知,古人意不如此。故永嘉大师于‘证道歌’中叹道(大四八·三九六下):‘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五灯会元卷十五]

云门三种病

(动止因三种,偏估落二边。)

一未到走作:避影劳形无是处,离阴灭迹枉徒然。

三山来颂云:东去西来无了日,南奔北走到何年。红尘扰扰忘归路,梦断家山实可怜。

二已到住著:幸然弃有方回首,却例沉空不转身。

三山来颂云:长安虽乐实难居,到处优游任卷舒。莫教门门高枕卧,养成个疾倩谁除。

三透脱无依:走南进北无方所,尽日优游不到家

三山来颂云:不入尘牢不受缠,抛枷打锁许多年。谁知作个长流客,荡荡无依去不还。

云门祖庭

云门山大觉禅寺,俗称云门寺,位于广东省乳源县城东北六公里处的云门山慈悲峰下,是禅宗“一花五叶”之一的云门宗开宗道场。由文偃禅师创建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汉白龙三年(公元927年),南汉王敕封该寺为“光泰禅院”,后又敕改为“证真禅寺”。至南汉大宝六年(公元963年),又敕改为“大觉禅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下,故世人习惯称之为“云门寺”。六十岁时,原驻锡灵树道场的文偃禅师经奏准南汉王同意,领众开创云门山,他“因高就远,审地为基”,创建梵宇,经历五年而告功竣。据《云门山志》记载,寺观建成之后,“闻风向道者,云来四表,拥锡衣止者,恒逾半千”。文偃禅师开示法语,立章传道,并在此创立“云门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